擦拉贝
雨后,被大片湛蓝渲染的天边,柔软的云层坠入广袤无边的稻田。棵棵结实的中国杂交水稻稳扎在淤泥中,稻梗被金黄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随着傍晚拂过的微风摇曳,水面漾起圈圈点点的涟漪。一顶草帽、一叶小舟、一把木桨,穿梭在稻香间,口中笑道“擦拉贝”的,是马达加斯加的农民。
或许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马达加斯加是一个海景绮丽、自然资源丰富的梦幻岛国。而在非洲,仅隔几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饥饿而离世。2006年,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团队毅然决定前往马达加斯加,帮助当地农民种植中国的杂交水稻。
刚开始时,中国团队面临自然环境艰苦、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问题和当地人的不信任。那些被饥饿残害的地方,没人相信会有这样一种水稻,不仅产量巨大,在风吹雨打后仍能挺立不倒。
来自中国团队的研究员们从未气馁,更没想过放弃。他们怀着帮助他国的美好期望,克服艰难生活条件,一步一步地解开大自然给他们出的难题。他们智慧聪颖,根据环境变化随机应变,精准地找出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意志坚定、不畏困难、不知气馁,奔跑在抗击饥饿的第一线,为当地居民的生命带来保障。
终于,在一次大雨后,马达加斯加农民撑船经过稻田时,竟惊奇地发现,所有当地种植的水稻都倒下了,只有中国杂交水稻还屹立其中。十几年的努力、艰辛、期望在那一刻终于有了结果,中国团队成功了。当地人称中国杂交水稻为“擦拉贝”,意思是最好的东西。
而在这所有的背后,有一位灵魂领导人物与每一位研究员共同奋战,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在2019年《中国主持人大赛》中,主持人邹韵曾采访到袁隆平院士。她用英语发问道:“Why do you want to promote hybrid rice in Africa?(您为什么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
年已耄耋仍坚持工作的袁隆平院士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答道:“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s one of my lifelong wishes.(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
这一句话,全世界都听懂了。在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仅仅几十年间就让中国从一个需要粮食救济的国家变身为国际粮食安全的保护国。从“不可能”到“擦拉贝”,一碗碗粮食,兜住的不仅是人们的胃,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底气,以及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一棵棵水稻不仅立在稻田里,更是立在世界人民的心中,立起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实力,立起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无时无刻不为袁隆平院士的国际精神和大爱风范而肃然起敬。挺立的水稻似是我们中国新时代青年,永远拥有蓬勃的生机和革新的思想,站在祖国发展的最前沿,展示无限的新生力量,是时代的“擦拉贝”,永远不会倒下。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如此优秀的榜样,我们青年更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种种困难,扩大国际视野、增强世界竞争力,成为世界人民口中的“擦拉贝”,为建设祖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添砖加瓦,为中国友善大爱的大国风范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晚风再吹来时,似乎还糅着阵阵稻香。新时代凝聚的“擦拉贝”,在迎着困难乘风破浪、冲向远方……
中山纪念中学高一(26)班 郑一诺
指导老师:宋春燕
新闻推荐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四(1)班林力泉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后,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很快乐。我们的齐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