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时完成最复杂的肝脏移植手术61岁肝硬化患者一个多月等来救命肝,中山一院团队让其康复出院
[摘要]61岁肝硬化患者一个多月等来救命肝,中山一院团队让其康复出院
11月17日,对于61岁的韩永平而言无疑是彻底新生的一天。在女儿朱玲的陪同下,母女俩经历了50多天的等待、手术和康复,如今她康复出院了。一个多月前,她因严重肝硬化、腹水住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一区。
1个多月后,她等来了一个合适的捐献肝。由朱晓峰教授、胡安斌教授、赵强副教授等8名移植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为她进行了外科手术中最为复杂的肝脏移植手术。
到17日出院时,她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连乙肝都已彻底治愈。“我现在是一个人,带着两条生命,未来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这位老人表示。
“我们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已经达到98%-100%,患者术后1年的存活率超过90%。国外能够开展的技术,我们都能开展,甚至个别技术已经实现了赶超”,朱晓峰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就他个人,就已经完成了近两千例的肝脏移植。
二十多年乙肝病毒摧残
10月初,南都记者第一次在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病榻边找到61岁的韩永平时,她的状况已经糟透了。因为肝脏出了严重问题,胆红素畸高,老人浑身皮肤黄染,露出的肌肤就像被橘子皮溅出的汁液漂染过。呈现一种异常病态的黄色。诊断明确:肝硬化、肝脏失代偿期、严重肝腹水。
老人的腹部肿胀程度,比即将临盆的产妇还有过之。因为腹水,腹腔脏器如大肠、小肠被严重压缩,一部分甚至被挤压到了腹壁的薄弱处形成了脐疝,鼓出一个硕大的包块。老人的生命正在快速消逝,不进行颠覆性的治疗,她最后的生命是在以月计算。
如此严重的肝病,根子在病毒性乙肝。韩永平在1996年就确诊了乙肝,可20多年来一直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控制。病毒开始按照既定路线摧残着她的肝脏:乙肝-肝硬化、腹水-肝癌-最后是肝衰竭、死亡。
坚持到今年9月初,她开始高烧不退,腹水症状进一步加重,无法下地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一名熟识的医生给朱玲讲解了肝移植的必要性,朱玲挂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赵强副教授的号。赵强在综合了病情信息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在何晓顺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韩永平的信息很快被录入CORT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中,这套系统按照等待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年龄等诸多因素量化成了分值,在本区域获得了公民捐献器官后,根据等待患者的分值来决定谁能获得器官,谁还需要继续等待。可即便有了这个系统,每一个成功器官移植的患者都需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移植前等待。
她差点彻底错过肝移植
朱晓峰教授告诉南都记者,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生了3万多例器官捐献,获取器官接近10万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副院长、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首次单中心OPO(器官获取组织)捐献突破1000例。
但即便是在公民捐献日益普遍的当下,供体器官仍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韩永平的等待时间可能会很长,考虑到她入院时的极差的状况,朱晓峰教授、胡安斌教授、赵强副教授都向朱玲表达过同样的担忧——韩永平可能等不到合适的肝脏。
随后的影像检查,让等待中的移植更是充满变数,患者肝区发现了一个两厘米左右的肿瘤。如果是恶性、已经转移,则说明她已不适合接受肝脏移植。
器官移植科的治疗团队,通过一张张比对韩永平历年来的影像检查,最后才得出肿瘤并未转移,符合肝移植指征的结论。经过了这些沟沟坎坎,母女俩继续在移植病区里等待着供体肝的出现。
等来了供体肝,移植手术开启
直到经历了一个月又一周的等待,合适的肝脏出现了。中山一院东院一名逝者是非常年轻的女孩,提前评估提示与韩永平的匹配度非常高,相关指标非常好。
按照朱晓峰领衔的器官移植团队的考虑,韩永平的肾脏功能受病情牵连已经处于较差的状态,手术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肾脏血液供应,因此只能是选择不断下腔静脉的背驮式肝移植。
11月3日16点06分,器官获取医生提着装有供体肝的冷藏箱走出中山一院东院手术室,风驰电掣地向着中山一院的手术室前进。
朱晓峰表示,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家,并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移植国。“中山一院则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所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国外能够开展的器官移植技术,我们都能开展,甚至一些领域比如无缺血器官移植,我们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肝移植手术成功率98%-100%,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90%,已经跻身全球先进水平行列。”
3日晚间的手术,朱晓峰率领8人手术团队,分两个小组、上下半场进行。他率赵强副教授等三名医生一起要做的,是将病变肝摘除,并完成供体肝的部分血管接驳。
胡安斌率领的三名医生则是手术的后半程,完成剩余部分血管的吻合,以及与胆道的缝合对接。
手术最大难题其实是严重的粘连
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在于,要保证供体肝的植入,手术方式仍然是切口较大的开放式手术。患者17点被推入手术室接受术前准备和麻醉,到19点30分开始打开腹腔正式手术,其间还从其腹部引流了超过五千毫升的腹水。
朱晓峰教授的手术团队在患者的腹部划开了一个三星标型的“奔驰切口”后,便开始细致的血管查找和游离工作。患者曾接受过脾脏摘除手术,导致了腹部脏器、组织、血管发生了严重的粘连。再加上反复发作的腹膜炎,又加重了这种你中有我、互相纠缠的粘连程度。
朱晓峰教授的每一刀都需要小心谨慎地规避着血管、脏器。认真细致的将肝脏和周围组织的边界游离了出来,暴露足够视野的同时确保不伤及周围组织,还要找到每一根由肝脏发出或途经肝脏的重要血管、管道。
手术中要先完成病变肝的摘除,需要截断肝上、肝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道之间的联系。因为要顾虑韩永平肾功能的问题,下腔静脉还必须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液供应……
朱晓峰教授紧张操作游离、切割的同时,另一组专家则在一旁小心地对供体肝脏进行修饰,每一条血管、管道都要做上特殊的记号,并尽量多的保证长度,以方便术中吻合。
终于成功的将患者板结(严重硬化)的肝脏切除下来,并且在其第五段肝脏处,发现了一个蛋黄色的肿块。迅速处理肿块以便事后病理分析。之前对它的判断是偏早期癌肿,完整切除后复发几率极小。
上半程手术还需要将供体肝植入患者体内,并将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进行吻合,并确保吻合口不渗血。3个多小时下来,朱晓峰团队的上半场取得了完美开局,病变肝脏摘除,供体肝植入,还接驳了几条关键性血管。
下半程手术完成所有血管、胆道的吻合
胡安斌教授作为下半场手术的主刀,开始率团队站在了手术台边。主要工作就是肝动脉、胆道的接驳、缝合。并在确认无误后进行缝合、关腹。这些毫米、厘米级的管道接驳工作极其考验医生的细致程度。
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完成之后,每放开一个止血夹,都能看到血液汩汩的顺利通过缝合口处。完成所有工序,已经是4日凌晨1点钟了。再一次的全面评估各处缝合点的接口,供体肝和其他脏器的状况后。终于可以为患者关闭腹腔了,一针、一针的将原先切开的腹部缝合起来,前后缝合超过了200针。
所有的手术流程都结束,时间已经指向了凌晨两点。术后10天,韩永平已经恢复得非常不错,伤口陆续拆线。运动、呼吸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肤色也恢复了白皙、光泽。韩永平每天都在病区踱步锻炼。
病理结果也出来了—早期肝癌,但完整切除病变肝后,已没有太多隐患。手术还同步解决了她的老乙肝问题。“肝移植,是目前唯一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的手段”,胡安斌教授表示。
韩永平每天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排斥药物,并且定期随访,以便治疗团队随时作出治疗方案的调整。17日,她出院了,但整个手术团队的工作还要继续。毕竟,在医院的分配、共享系统里,还有上百个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着手术机会,在等待着合适的公民捐献供体肝。
统筹: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萧嘉佳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何旭鹏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新闻推荐
2013年以来,中山市公安局港口分局严厉打击盗窃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下称:“三车”)违法犯罪活动,期间查扣押“三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