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风雨洗礼的小榄镇新市社区旌义祠活化为乡史馆,将成为红色旅游路线中重要一环 旧祠堂展新容 街坊们笑开颜
●民俗专家梳理“威水”历史
旌义祠又名“大夫六世祖祠”,坐落于小榄镇新市社区祠堂街的它曾是四进各三间的宏伟祠堂,跨越漫长的岁月,它最终只剩下祠堂头门一座,不复当年风光。“我们岐城活化社主要从事历史文化遗迹活化、社区营造等工作,今年3月接到活化小榄旌义祠的任务后,我们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却发现透过传统的策展方式,讲好新市精彩故事并不容易。”岐城活化社策展团队成员之一叶凯岚告诉记者,旌义祠内的空间有限,如何有主、有次、有条理地收纳新市社区璀璨又丰富的文化,也让年轻人产生兴趣和归属感成为团队需要攻克的课题。
“因此,我们一方面积极访村走巷在街坊中得到零碎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找到当地民俗"土专家"——在菊城文学社社长李永雄、原新市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尚仁等熟知小榄地方志前辈介绍和把关下,我们获得了准确到位的策展内容;另一方面,在呈现方法上,我们决定用时间轴为线,罗列新市社区每个时期的第一名的威水历史,深得街坊的喜爱。”叶凯岚笑着说,当项目进入验收阶段,不少路过的街坊都会走进祠堂参观,随后向团队竖起大拇指。
“新市社区位于小榄镇地理位置的中心,拥有全镇最多的历史文物,旌义祠也是其中之一。它相传是小榄镇最早的祠堂,如果能顺利完成活化,对推动乡村振兴有很大益处。”新市社区文化分馆副馆长何倩雯说,新市社区乡史馆将在每周一到周日的上午8点半至下午5点半开放,其中囊括有沧海桑田、社区沿革、老街故事等板块,街坊均可免费入内参观,“我们后续将增加扫描二维码,线上了解新市社区及旌义祠相关历史的功能,也计划培育一批志愿者,根据实际需要为参观的市民提供导赏服务。”
●将以乡村记忆串联红色导赏路线
茶话会上,长者们齐聚一堂,围绕着桌上一张新市社区的地图,兴致勃勃分享回忆,“旌义祠荒废很多年了,以前这里很破败,而且不对外开放,一直觉得挺可惜的。”今年82岁的潘炎玲是新市社区的居民,祠堂重开,她特地赶来。十几年后再次踏入祠堂,她与许多前来参观的街坊一样十分激动,三五成群围坐一圈,聊起许多童年往事。
“以前村里没有其他娱乐方式,每次听到祠堂里要演大戏,都会带着小板凳提前一个小时就到祠堂坐着,就是为了占个好位置。”75岁的李玉清也颇有感触,“今天走进来,看见满墙的乡史图片和祠堂里的龙舟脊、蚝壳墙,回忆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她眼眶微微泛红,指着蚝壳墙说。
“承载着他们回忆的旌义祠活化成乡史馆,长者们十分高兴,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过来寻故。”新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麦景刚介绍,此次社区通过联动岐城活化社对旌义祠活化是小榄重建乡村记忆工程的一次新尝试,由于岐城活化社成员是一班拥有社区规划师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他们用更系统的视角关注社区人文、经济、环境、服务、治理等多维度的协同发展,使项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接下来,社区还计划串联旌义祠与社区周边的景点、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线路,通过乡村记忆工程吸引人气,进一步带动新市社区整体的活化发展。”
见习记者 陈家浩 见习生 陆倩柔 本报记者 徐钧钻
新闻推荐
光明中学学子在赛场上进行激烈角逐。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龙冠斌通讯员潘宝娇/文记者卢正辉/图)近日,记者获悉,光明区光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