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摄影记者夏升权用“长枪短炮”聚焦中山故事 为了精彩一瞬间 深夜蹲守至天明
文/本报记者 李鑫 图/本报记者 黎旭升
将兴趣爱好转换为职业
随意打开夏升权工作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夹,一张张构图精巧的摄影作品立即映入眼帘,记者注意到,这些摄影作品大多是一些高楼大厦、桥梁施工、道路设施,构图简洁明了,在兼具大格局的同时又饱含丰富细节。“我刚入职的时候主要是跟城建、交通方面的采访,所以积累了很多相关题材的摄影作品。”夏升权介绍道。
2004年,23岁的夏升权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进入中山日报社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当兴趣爱好转换为职业后,夏升权以更加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摄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他骑着摩托车赶往采访现场时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也总能看到他背着重重的摄影器材活跃在各大工程的施工一线。有时候工作忙,夏升权同时兼顾多个采访,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停歇,并且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及时交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令不少同行暗自佩服。
“理工男”爱钻研新事物
身为一个“理工男”,夏升权还特别喜欢钻研新事物,其中,最令他痴迷的当属延时摄影。与普通摄影不同,延时摄影是由一张张普通的摄影作品组成的,时间跨度大,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最丰富的摄影内容。早在2013年起,夏升权便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延时摄影进行拍摄。
“我一般会选择一个固定的点架上相机,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这个点上进行拍摄,记录城市风光的变化。”夏升权一面介绍一面又点开了一个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内保存着他从2013年至今,对盛景尚峰用延时摄影的手法进行定时定点拍摄记录。伴随着翻页,盛景尚峰高楼在屏幕上拔地而起,从打桩建地基,地下停车场的铺设,最后到一层层玻璃幕墙的搭建,盛景尚峰的建设全过程在十几秒的时间内得以鲜活重现。夏升权认为,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是身为一名摄影记者的天然职责。
深夜蹲守只为记录历史瞬间
2017年开始,夏升权从原本的城建、交通转为负责时政新闻的图片拍摄,一起搭档跑时政新闻的记者郭锦润对他评价颇高。“夏升权是一位业务出众、踏实可靠的优秀记者,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郭锦润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我们俩一起跟一个活动,一天跑下来拍了很多照片,光整理就是很大的工程,但他不会喊苦喊累,也不会偷工减料,尽可能又快又好地整理好当天拍摄的大量图片。”
与夏升权共事多年的记者陈慧也分享到,2013年,在60多岁的岐江桥即将拆除重建的前夜,她和夏升权两人一起深夜蹲守到天亮,只为见证岐江桥的最后一次开桥瞬间。“升权在接到这个采访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一个人带着两部相机就冲了过来,还蹲守拍了大量的素材,虽然后面见报的图片不多,但他的这种敬业精神真的值得赞叹。”
凭借多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夏升权摄影作品也得到了权威认可。2015年,他的作品《航拍毕业照 换个角度定格大学生活(组照)》获得2015年广东新闻奖摄影三等奖荣誉。中山市新闻摄影协会会长文智诚表示,夏升权是“全能性”的新闻摄影记者,大到市领导、市重大会议,小到日常活动、人物等类型采访,他拍摄出来的新闻图片都是高质量的,“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文智诚评价道。
新闻推荐
书房里,还飘散着淡淡的墨香;宣纸上,一簇簇牡丹还在悠悠地绽放。记得母亲第一次带我去画廊的时候,我才七岁。老师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