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 中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徐紫琳6年来坚持进行公益题材报道,用媒体力量带给弱者光与热

中山日报 2020-11-12 19:46

徐紫琳与受助女孩聊天。本报记者 文波 摄中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徐紫琳,以新闻主播形象出现在电视中时,是端庄大气、青春亮丽的女性。可私下里,熟悉的同事却叫她“老徐”“徐爷”。下了主播台、走进采访现场,她就摇身成为一枚爽朗的“女汉子”。6年的新闻工作,她的精力重点都放在公益报道上。为采访对象哭过也笑过,但从没后悔过,她说:“虽然做记者会让我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怀疑态度,但最美好的状态就是,看过了世界的灰暗与痛苦,却依然相信它的单纯与美好。”

本报记者 陈慧

■为11岁的小女孩哭过笑过

采访当天,刚好遇到徐紫琳要去医院跟进一个公益采访。记者还没走进病房,就已听到了徐紫琳爽朗的笑声,她正在与医生和受助的小女孩聊天。11岁的小雯婧帮家里做农活时意外断臂,经过徐紫琳和同事们的报道后,中山的好心人捐款总额超13万元。目前,小雯婧已准备做第二次手术。徐紫琳一边详细地询问医生手术相关情况,一边将医生的话耐心地解释给孩子听,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就是孩子的家属。“哈哈,雯婧这手臂都能抬这么高了?上次还没这么大进步呢,这次手术后肯定能更好。”听着她的夸奖,小雯靖也笑了,试着把装着支架的右手尽量又抬高了一点点。徐紫琳赶紧又趁热打铁的劝她不要怕痛、配合医生治疗、多动手臂。

在旁边悄悄看着这一幕的小雯靖妈妈也笑了,她说这个女记者和电视里看到过的新闻主播不一样。她以为主播、记者都是很高冷的人。“孩子受伤后,一直治疗没起色,钱也治没了,只能试着求助媒体。她和同事马上帮我们筹款,不久就有好心人的第一笔款子打进来了。我手机收到信息后,当场就蹲在病房角落哭了。第一次手术出院时,她来送我们出院,很亲切、笑容很暖,就像是家人一样。”

告别小雯婧,徐紫琳又到医生办公室看X光片、了解手术费用等。“11岁的小女孩也会爱美,医生也担心她心理会产生自卑,不愿意动伤臂,掩饰起来。若我是她,手臂断了伤口还那么难看,也会很伤心的。所以我专门跟她聊天、鼓励她不要怕。”上一秒还在病房里充满笑容的安慰鼓励孩子,可下一秒聊起孩子今后漫长的治疗与康复之路,徐紫琳又忍不住心痛地直掉眼泪。

有同理心、容易共情,是徐紫琳在公益报道中的常态。她会为一些弱势群体的坎坷命运而难过掉泪;又会因帮助到他们有所改变,而毫不掩饰得开怀大笑。“我很容易代入、共情会强一些,采访中接触到的案例常触动内心深处,所以又哭又笑。我要继续做下去,通过媒体的力量,改变他们的命运。”说这句话时,她已止住了眼泪,坚强如“老徐”。

■当记者是一件很酷的事

“老徐”这种为社会弱势群众抱不平的使命感,从很小的时候就种下了,其中一个影响来自爸爸。“我爸负责公安战线的宣传工作,也是新华社的特约记者,写得一手好文章,拍得一手好现场,从小耳濡目染,看着他与电视台、报社打交道,深受影响,觉得成为一名记者是很酷的事情。”为了成为记者,她高中时就已利用寒暑假去电视台、报社实习,并渐渐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但入行后,也会有力不从心、甚至崩溃大哭的时候,她还曾一度怀疑自己能力是否胜任。不服输又乐观好胜的性格,让她每次又会重新站起来,擦干眼泪继续干,6年磨炼成同事口中的女汉子“老徐”。

她因工作结识了许多热衷公益的志愿者、走访了很多地方、接触了不同的弱势群体,也更深感公益报道记者的任重道远。“松散的民间组织难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有时也需要媒体引导和号召。现在我就是利用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这个平台,通过媒体的力量,集结多方力量,帮助到更多人。”

近年,她曾参与过众多公益项目。如“爱心书屋”和“微心愿”这两个项目就是她全程策划、参与及采访报道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他们真正发挥到作用的时候,内心非常满足和快乐。6年了,我觉得自己还是当初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新闻推荐

资源下沉服务“上云”市民健康更有“医靠” 中山市着力打造互联网医院等,让特殊患者足不出户解决求医难题

“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及时上门的帮助,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近日,南头镇的张先生在广济医院上门护士的帮助下脱离困境,他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