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山” 今成“后花园” 中山市大力建设“口袋公园”“细胞公园”等街头绿地休闲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山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进,持续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目前,全市建有镇级以上大小各类公园168个。中山还大力发展口袋公园、细胞公园等街头绿地,将休闲绿地的服务半径缩小到500米以内。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林已成为在中山生活的新常态。
■昔日“垃圾山”变成“后花园”
一排排多彩树木,翠绿整洁的草坪,按各个年龄阶段划分的儿童设施,十一期间,坐落在沙溪镇的凤凰山儿童公园里,老人晨练声、儿童嬉笑声此起彼伏。
“我几乎每晚都带着孩子来!”住在附近的黄阿姨带着孙子前来游玩,她感慨道,如今在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公园,休闲生活丰富多了。今年6月,凤凰山森林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一期建设包括占地200亩的凤凰山儿童公园、体育公园。记者行走在长达8公里的主园行山径上,只见绿色布满整个山头,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垃圾山”。
“凤凰山附近的服装厂很多,以前有些厂家图省事,把布料等垃圾就近倾倒在这里,时间长了这个山头变得又脏又臭,2016年政府开始进行全面整治。”沙溪镇宣传办副主任李志峰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改造,昔日的“垃圾山”变成了“沙溪后花园”。
凤凰山森林公园的美景和完善的设施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还吸引了许多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记者采访时,正好碰到一个来自广州的旅行团,领队陈威告诉记者,他带的旅行团多以小孩、老人为主,而凤凰山森林公园能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像这样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公园中山有很多,我们旅行社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有游中山的团,游中山的线路一直挺火爆的。”
■见缝插“绿”口袋公园随处可见
古镇镇冈南村晋南路旁有一处带有漏窗、园艺、雕刻元素的徽派园林建筑,这不是某个人家的私家园林,而是今年7月才建成的供市民享受休闲的“口袋公园”,公园占地面积虽只有200平方米,但结合梅、竹、松、石进行巧妙布局,做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步换景、景景动人的效果。只要天气晴好,总有村民坐在长椅上闲聊,享受着家门口的风景。
如今,中山市内类似的“口袋公园”星罗棋布。据介绍,自2017年起,中心城区范围内相继开放了彩虹绿洲公园、金字山公园、龙舟文化公园等一批市属公园及岐江河滨水景观绿化带。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各镇区也加快了口袋公园、街心公园、健康公园等各类公园的建设和改造。
市代建办项目负责人张智聪介绍道,自中山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来,创新思路“见缝插绿”,利用面积较小用地建设街心公园,对各村居一些小面积场地进行绿化,既美化环境,又方便市民休闲。
■微改造让老旧公园“活”起来
除了修建新公园,老旧公园改造也是中山公园建设的重要部分。走进位于孙文中路扒沙街的月山公园,几棵参天大树首先映入眼帘,而园内古老的砖墙,见证了中山80多年的岁月变迁。这座静卧在老城区的公园,是不少老中山人的童年回忆。“小时候周末约上几个小伙伴,便可以在月山公园玩上一整天。”今年54岁的刘锦良回忆道。据了解,建于1934年的月山公园是目前市属公园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公园,公园内有凉亭、石狮、石山、牌坊、半月台,周边是一片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出现部分倒塌,加上园内无公厕、无照明,所以前来游玩的市民较少。
“为了让市民游园更舒服、更安全,我们对月山公园等老旧公园进行微改造。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对月山公园内的构筑物进行原样的粉刷,修整园内的道路,修复破损围墙。并新建一座公厕,增加路灯、监控等设施。”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如今,月山公园、西山公园、逸仙湖公园等老旧公园已重新焕发生机。
本报记者 查九星 见习生 陆倩柔
新闻推荐
中山市残疾人及亲友演讲大赛落幕 他们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市民
23日上午,“重振中山虎威·讲好中山故事”——中山市残疾人及亲友演讲大赛总决赛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本报记者王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