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援川藏,如何算好账? 经济账、民生账、人才账、生态账,密织共同走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账
2020年8月20日,由中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川藏线)第二轮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8月20—29日,本报记者随采访团走进中山对口援建的西藏林芝的工布江达县、四川甘孜的白玉县和巴塘县,并于9月陆续刊发了川藏行系列报道。
川藏高原地区风景美如画,但也正因这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使得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缓慢。中山市对口支援川藏的干部们在省统一指导下,展开“以民生为龙头,以产业和智力援藏为两翼”的工作格局,从教育、医疗、民生、产业等多个领域进行帮扶。每一笔投入都有严格的资金账目管理,但除经济账之外,中山的援川藏干部心中还有更大的账要算。民生账、人才账、 生态账,我们的援川藏干部在这些账目中投入的智慧与汗水难以计数,收获、产出的社会效益也常出乎意料或无法用数字衡量。可无论哪一笔账,都是有助于我们携手藏族同胞,共同走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账。
看得见的“经济账”
看不见的“民生账”
高原上,许多偏远乡村因交通不便,农牧民平时买生活用品大多是去小卖部。一个大队或一个乡,或许只有一两个小卖部。近年随着路网建设的完善,许多偏远乡村也通了车,这对百姓生活来说,经济效益难以统计,但民生效果却显而易见。
四川甘孜州白玉县的中学生西绕曲珍,家住偏远的赠科乡格沙村,她家开着村里唯一的小卖部,就在村口大马路边上。记者发现,这个小卖部一点也不小,卖的东西除了日常的糖烟酒、生活杂货外,还有各种小电器、建筑材料。一些大件的材料只能堆放在店门口,门前的招牌上还有“配送电话”。采访的当天,店主人——西绕曲珍的爸爸开着小货车到县里进货去了。帮忙照看店的西绕曲珍说,以前来买东西的人不多,且多是本村人。“现在除本村人外,还有路过的客人。2015年后变化就大了。”
生意变化是因为修通的马路经过村子。新开道路让高原上的农牧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感受到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各种新式饮料、烧热水煮酥油茶的小家电、建房装修用的工具电线等,都进入了农牧民的家庭。为了满足村民的需要,小卖部增加了许多种类的商品,成了“百货店”。从“小卖部”到“百货店”,村民们感受到一条路带来的改变。而此时,工布江达县结巴村的村干部们正在为如何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与中山援藏干部们进行商讨。
结巴村就在西藏著名的巴松措景区内,整条村子就是全域旅游的一部分。几年前,从拉萨到巴松措的高速路还没开通,村里只有几间民宿,来的游客也不算多。可现在,不仅高速路通了,景区里的精品民宿和普通民宿也已超过40家,游客更是增了几倍。驻村第一书记王石说,村子原有130多户500多人,游客和家庭旅馆增多后,给排水管网有点难以应付了。“要扩大水管,排污系统也要完善,还有路面的硬化,都成为制约我们村发展的问题。去年跟我们党支部结对共建后,中山的援藏干部就帮着我们做规划。”
中山在工布江达县的援藏项目建设,优先瞄准改善民生。“十三五”期间,中山每年投资1800万元建设三个小康村项目,投资1200万元实施了两个乡镇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大幅改善了当地藏族群众人居环境、供水供电、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投资800万元建设两所乡镇小学教学楼,并对县中小学空中课堂实施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当地教育基础设施;组织社会资金519万元,实施基础建设、便民设施、医教帮扶等23个规划外项目,这些“自选动作”成为中山援藏“规定动作”的有力补充,有效补齐了民生短板。
中山援藏干部、工布江达县常务副书记何立表示,援建以民生为主,必须要算好民生账,但同时也要算好经济账。特别是产业类的援建项目,不仅是简单的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推动当地完善今后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推动当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具备可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援建工作中就是一个充分体现。走向小康生活,全国各民族一个都不能少,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唯有让百姓真切的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幸福感,才能激发他们想发展的内心动力,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走进来送出去
双向交流的“人才账”
援建工作不是简单的帮扶资金“搬运”,还需要有高素质人才扎根于高原上,才能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智力支援力度,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助力培育内生动力,是一笔看不见的“人才账”。近几年,中山对口支援川藏地区工作安排上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中山直接选派干部到当地任职、挂职。2016年7月,中山对口支援工布江达的首批援藏干部走进了高原任职。2018年6月,中山首批援川干部也正式在四川甘孜的巴塘、白玉挂职。从原来的“交支票”到走上高原,中山的援川藏干部们在高原的大舞台上丰富阅历,奉献才智。
派驻四川巴塘县的刘小华,是当地唯一一位中山干部。刘小华说,自己2018年走上高原后,几乎走遍了县里的5个片区、17个乡镇。他要在每年广东援建资金与当地实际需求中寻找契合点,监督援建项目进展,当好“监督员”;他要对县里的整体情况、各种资源、民生状况展开摸底调研,做好“调研员”;他要想办法将广东的教育、医疗、产业等资源与巴塘对接,当好“联络员”;为中山的热心企事业、社会团队与当地互动交流做“牵线人”……在多种工作角色中,刘小华不仅增加了与当地干部、百姓的交流,还认识了更多同样来援川的各省市优秀干部。
在巴塘县竹巴龙乡的温泉驿站建设项目中,他就与来竹巴龙乡援建的西华大学援川团队常有交流。为了在竹巴龙乡水磨沟村利用山上的温泉发展旅游,广东省与西华大学联手投入资金并发挥智慧援建力量。西华大学积极利用大学自身的师资力量,为村里量身定做旅游发展规划,广东专门投资为村里完善村级活动室及公共设施。不到两年时间,如今的水磨沟村容村貌大变样,温泉驿站的灌溉引流、驿站住宿等旅游服务区也已见雏形,并完成了招商引资,即将开门迎客。正如同水磨沟服务区里巨幅岩壁画上的金字标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山援川藏干部们与各省市干部一起齐心合力,在高原上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才。
随着援川藏工作的深入推进,受援地区人才“走出去”的机制也正在加强。2019年以来,中山援藏工作组已组织工布江达县60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分两批到中山市参加培训提升班;持续实施“10+10”组团式校际帮扶,落实“联校培养”借读生模式,每年安排5名优秀生到中山实验中学借读委培;派出5名医护人员到中山进修学习,举办各类医疗专业知识培训9班次300余人次。今年,在中山援川干部的协助下,白玉县选派1名干部、3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广东省挂职学习,巴塘县也主动利用中山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经验,采取“走出去”方式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工作。在双向交流过程中,“人才账”也在无形增涨。
四川甘孜白玉县第三完全小学的语文教师周荣健,已在高原上当了10年老师。他的爸爸、爷爷都曾是乡村教师。可与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相比,这里的收入和教学条件确实有差距,也曾令他感到失落。“但我回过头看看自己这10年带过的学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还是有意义的。”去年他走下高原,在中山市港口镇中心小学挂职一年。从高原到沿海,教育理念与方法都有不同的视角,也更让他感受到师资人才的差距。“中山许多小学已在招研究生毕业的老师,我们这边本科生的老师还较少。我相信,只要持续投入更多资金和建设,学校的各方条件都跟上了,才会有更多好老师愿意走进来、留下来。留住人才,才能让这里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如今,周荣健所在的第三完全小学,在中山的援建下,已完善了宿舍、食堂、课室等设施,成为全县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小学。
留住青山
记住乡愁的“生态账”
你见过土拨鼠打架吗?抖音上,就有一段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措普沟景区里,两只土拨鼠在路中央打架的视频火了。有网友说这是“在最美景区打最可爱的架”。我们来巴塘采访时,开车的当地司机大哥说,土拨鼠打架是这里“常见风景”。有时司机大哥还会主动提醒我们:“看,那里有一只。那边还有两只。”不仅在四川甘孜,行走在川藏大地广阔的高原上,我们一路上还偶遇了喷发的温泉、拦路的山羊、打架的牦牛等。高原风景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如何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这些风景展现又使村民从中受益?中山援川藏干部们在对口支援工作中都是规划先行,反复斟酌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商量,目标就是让这些援建项目既能惠民生,还能“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
工布江达县朱拉乡四章村离拉扎冰川的雪山不远,融化的雪水流经村子,滋润着大片草原,形成了湿地。湿地不仅景色美,还生长着许多珍贵植物并成为鸟类的天堂。村党支部书记东久尼玛说,这些景色村民们习以为常,但偶尔外来的游客却觉得很新奇。“我们这还有赛马场、各种鸟类,包括保护动物黑颈鹤等。很欢迎大家来看。”四章村的村民收入主要靠农牧业,如种粮食、养牛马和采松茸、虫草等,村里也几乎没有能让游客吃住的地方。如果外来游客多,且都可随便进入游玩踩踏,那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朱拉乡副书记、乡长周裕泉说,2018年以前,来这里的游客数几乎为零。朱拉乡的美景藏在深山无人识,他们也很焦急,想开发旅游。但没有基础设施、没有资金,也不知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直到广东省的援藏干部到来,终于有了明确的发展路线。
广东第八、九批援藏工作队中山工作组,从最初细致认真地做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到后来的动工建设,几年间中山援藏干部接力为乡里打造出了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源头工程在离冰川最近的崩嘎村,海拨超过4000米,沿着雪水融化流经的路线选取了几个景观优美的村庄,如四章村、吉木雄村等作为节点。铺设走行木栈道、观景台等设施,以便游客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的情况下观赏美景。为了让四章村的村民还能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受益,援藏工作组还帮村里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成为小康示范村。新建过千平方的村公房里,涵盖了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内设有住宿、餐饮,既方便了游客又成为村集体的一个经营项目。
周裕泉说,援建的朱拉河湿地公园2019年还在完善建设期间就有200多游客前来。随着这个湿地公园的声名远扬,来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以前是有生态资源没收入,现在有生态资源又有收入。援藏工作组都是根据我们原有实际情况来规划、引导、建设,不是喊口号,真真切切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生态旅游的希望。”中山援藏干部刘小忠,目前是工布江达县住建局副局长。他负责或参与过许多个中山援藏的建设项目,其中也包括了四章村的小康村建设。他说援藏工作组都是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规划建设。“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农牧民服务设施建设和高原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乡村脏乱差面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品质,使他们可以安其居、乐其俗。同时也要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
文/本报记者 陈慧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新闻推荐
久坐不动易被血栓“栓住” 专家指出,坚持运动锻炼将有效降低血栓风险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三大血管性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均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