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第一法院继“离前一课”后再探索高效集中调解模式 开设“父母课堂”解离异父母心结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王念
现状
子女抚养争议成离婚诉讼“症结”
市第一法院家事合议庭审判长钟劲松,从事家事审判已有十余年。2015年开始,市第一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中首设家事审判单元,钟劲松带领团队在个案攻破的过程中研究总结规律,探索高效化解纠纷模式。2018年3月,该院在家事白皮书的基础上首创“离前一课”,集中攻克夫妻感情关系判断及修复难题,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然而,家事纠纷实践中冲突最激烈的、动辄以生命相威胁、法官最棘手的,还是子女抚养争议的审理。“现行法律对离婚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障较薄弱,父母双方为直接抚养权的争夺,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程度,这种高冲突、深矛盾的关系,导致其孩子出现了很多心理以及行为的问题,甚至患上抑郁症、自闭症等。”钟劲松说。
然而,家事审判实践发现,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基本上不认为孩子的现状与自己有关。“我们进入社会可能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父母学堂,但没有一堂课是专门针对离异的家庭讲授"离婚后的夫妻双方应该怎样做父母"。”钟劲松说。2019年开始,钟劲松将子女抚养争议作为家事审判单元接下来首要攻克的难题,自此萌生了“父母课堂”的想法。
探索
两年试行酝酿,“父母学堂”正式开课
2019年伊始,市第一法院家事单元定期单元学习会议,分享提炼各法官处理此类案件的经验和教训,钟劲松通过挖掘分析每对离婚当事人争夺、藏匿、控制、威胁孩子的背后深层的心理及认知根源,对症下药,有了“父母课堂”内容的雏形。
2019年5月,在廖某诉吴某离婚诉讼中案中,双方争夺孩子阻止探望孩子引发频繁报警冲突,钟劲松决定在该案中尝试“父母课堂”的运用,由双方以及各方代理人共同参与,心理咨询师将心理雕塑疗法技术引入至“父母课堂”。该课缓和了双方对孩子誓死力争的对抗情绪,也让双方肆无忌惮的争夺行为从此停止,最后促成双方就子女抚养争议先行调解。
一年多以来,市第一法院家事审判单元不断通过个案试行及课程改良,最终形成了9月16日集中授课的“父母课堂”内容。首次“父母课堂”参与者有10位,均是2020年家事合议庭审理的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或其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当事人重新坐在了一起。
调解
析子女抚养争议,解离异父母心结
首次开课的“父母课堂”上,心理咨询师暨市第一法院家事调解员朱洪歧,从儿童心理发展及心理学的角度,呈现未成年人在面临父母关系冲突下的心理全貌,以及可能发展的行为模式。调解员向离异父母阐明,父母和解是对孩子最大的呵护,建议把孩子排除在夫妻的情绪冲突之外,传递对方正面信息。
紧接着,钟劲松法官从法律的规定及立法精神角度诠释抚养权的概念、直接抚养权与探望权的关系、介绍市第一法院涉抚养争议中保障未成年人利益的三大制度等,重点告知离异父母在子女抚养探望中应遵循的规则,调整“离婚后抚养权只能归一方”的错误认知,消除“离婚后无法见到孩子”的顾虑。
“第一部分内容旨在让听课的当事人从内心深处对孩子不愿抢、不忍抢,第二部分设置则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当事人不屑抢、不敢抢,从而从思想根源上杜绝离婚夫妻之间抢夺、藏匿、控制、威胁未成年人的行为。”钟劲松法官介绍,从上课效果看,2个小时的课程,10位参与者都认真听讲,全程无人离席,有的做笔记,还有不少人频频落泪。
首次“父母课堂”对离异双方都有很大触动,其中一名已离婚当事人的父母当即表示,不应该将其在探望孙子期间支出的几十元医疗费从其应付的抚养费中克扣;一名父亲在听完课后坦言内心的顾虑少了一些,为法院用心为民的服务而感动。
钟劲松介绍,父母课堂作为“离前一课”后高效化解类案矛盾的集中调解模式,将形成固定机制每月开展一次,帮助更多离婚诉争中的当事人妥善解决孩子抚养问题,充分保障离异家庭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坦洲千亩水稻迎来丰收季 是中山市收割较晚的早稻,预计亩产达400公斤
坦洲镇李春萍50亩水稻正在收割。通讯员供图今天是农历秋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中山市坦洲镇,超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