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他们跋涉在送教的路上 中山在西藏支教的老师时常下乡给孩子送知识送慰问
本报讯(记者 陈慧)昨日一早,记者给远在西藏工布江达县支教的刘俊杰老师发去了教师节的祝福。刘俊杰回复,此刻他们离开县城在去仲莎乡送教的路上。为一些因身体重度残疾等原因无法到学校的孩子送教上门。
在教师节前后这几天里,中山第二批“万人支教计划”援藏教师,在援藏工作队的组织下,都在陆续送教下乡的路上。9月8日,他们就来到了工布江达县高海拔的娘浦乡绰朗村幼儿园。幼儿园位于海拔近4900米的夏季牧场里,离县城50多公里,一半是土路,现有15名学生,2名乡村临聘教师。“一座简易铁皮房,就是一所幼儿园。”支教队队长刘俊杰感叹,这样简陋的环境下,还有农村教师坚守幼儿园教育,不容易。除了送教下乡,刘俊杰还经常会去家访。每到有假期,他都会入户家访或慰问困难学生。迄今为止,刘俊杰的足迹已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家访率高达85.3%(含慰问困难学生家庭2户),累计行程达7300公里。
昨天与刘俊杰一起去仲莎乡送教的还有彭芸芳和蔡建宇两位老师。彭芸芳和刘俊杰都是上一批支教后,选择留守的教师。她说,留下为是因为舍不得学生。“当时我教的班初三了,还有半年就要毕业,我就想着要把这半年坚持完。毕业典礼那天,孩子们给每一个老师献哈达,我脖子上都挂满了,感动到哭得稀里哗啦。”除了舍不得学生,她说自己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如她现在正负责县中学的教研工作,希望能以此更好发挥出当地教师的潜力。教师节前晚上,一个班的学生提前邀请老师们来庆祝,还准备了蛋糕。彭芸芳开心地和孩子们一起吃蛋糕。
有着18年教龄的蔡建宇老师,今年则第一次在高原上过教师节。她说,今年4月自己第一次走进高原课室时,激动得如同第一次走上讲台。有些学生汉语不好,听课有困难,蔡建宇就想出了在班里培养“小老师”的办法。利用每周星期六早读时间,让班里的“小老师”给同学讲解,个别实在跟不上的学生,再开小灶。在这几个月里,她说自己拍下了许多牧区农户与孩子们的笑脸。“好喜欢西藏这片净土,也热爱这边人的纯朴。与每个陌生人碰面,他们都会热情微笑。”
新闻推荐
李莉“阅读是一座灯塔,能指明前进的方向。”李莉是中山三乡镇雍陌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阅读在她心里地位非同一般。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