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联合光电公司设计部门经理李建华在光学镜头领域 从追赶者到领军者

羊城晚报 2020-09-10 14:01

李建华在工作中

总策划:刘海陵林海利总统筹:孙爱群孙璇执行统筹:林洁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林翎实习生张婧

中山市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门经理李建华,在光学镜头行业23个年头,一心扑在高端光学镜头的技术研发上,先后获得过20多项光学领域的专利技术发明。

从打破国外垄断的追赶者,到满足更高市场需求的全球技术首创,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实现中国高端镜头自主研发、生产的目标。

带领团队打破行业垄断

1997年,李建华从长春理工大学光学技术与光学仪器专业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2007年,在入行的第10个年头,李建华动身南下,来到中山加入联合光电公司。当时,国内市场的高端镜头市场被日本等国家垄断,国内厂家只能做一些低附加值的低端镜头。

李建华毅然决定对标进口镜头,选取了当时市场上主流的变倍高清镜头。“当时一些核心部件,如玻璃非球面,只有国外才有,而且外国卖给中国的价格要高出好几倍”,李建华将此作为突破点。

李建华回忆说,当年只有两间租来的办公室,包括李建华设计部门的两三人,整个团队仅20余人。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李建华和他的团队一门心思全部扑到镜头研究上面。

“我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早上可能有什么想法,立马就爬起来了,晚上十点之前都不下班。”李建华说,每周唯一的娱乐就是周日休息半天,去超市买点熟肉吃。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李建华终于设计出了20倍变焦镜头高清一体机,并实现了量产。李建华说,“这款镜头当时日本卖600多元,我们的镜头上市的价格大约200元,上规模后更是降到63元,而且各方面性能都差不多,迅速占领了市场。”

这款产品的成功,打破了日本光学镜头在国内的垄断地位,改变了中国不能自主研发生产高端镜头的历史。

首创昼夜两用全彩镜头

2012年,一家日本企业找到了联合光电,希望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定制一款视角大、变焦倍数大的高清镜头。这家企业曾找遍日本国内顶尖的生产商,但做出的样品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特意上门寻求开发。李建华采取倒推的方法研发,经过一次次的调试,一次次重复的模拟计算,历经四个月,他终于做出了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但李建华并未止步于此,为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他向着高端镜头的高精尖领域拓荒。他把目标瞄准了夜视镜头。当时市场上的安防镜头一到夜晚清晰度就大打折扣,而且只能呈现出黑白色。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建华再次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发出全球首款变倍昼夜两用的高清镜头。2017年,他再次获得全球首创的新突破,设计开发的“黑光全彩”镜头颠覆了传统成像理念,使夜间侦察告别“黑白时代”,成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先行者”。

寄望“后浪”钻研技术不停步

在联合光电公司的展示厅里,几面墙壁上都挂满了各种专利证书。“这只是我们公司部分专利证书,我们公司这么多年已经获得几百个专利证明,我本人每年也都申报专利”。李建华说。

进入联合光电公司13年来,李建华先后两次获得广东省中山市发明专利金奖,在2017年举办的中山市第二届十大工匠评选中,荣获中山市“十大工匠”称号。2018年获得广东省“南粤工匠”以及“五一”劳动奖章。

在成功面前,李建华埋头钻研技术的劲头依然没变。“联合光电公司的成功,让国内的厂家发现,中国人也可以在高端镜头领域一展身手。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好几家从事高端镜头研究开发的国内企业。”

现在,李建华的团队已由当初的两三人,扩至现在的二三十人。“他们中硕士居多,也有博士,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在李建华的带领下,团队朝着以高的清晰度,做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高端镜头为目标迈进,在技术上实现不断的进步突破。

李建华希望,年轻人能够持之以恒地去钻研技术,加强就业的创新性。这是他对“后浪”们的期望,也是发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智造所需要的态度。

[对话]

工匠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地钻研

羊城晚报:您认为什么是工匠精神,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

李建华: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能够埋头并持之以恒地钻研某种技术或者是技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匠精神”既然是一种精神,就意味着在工作中不能斤斤计较。比如说你今天研究某项技术,但企业效益不好,这个月奖金少了,于是就不研究了,这种做法是没有工匠精神的表现。有工匠精神的人会发自内心地喜欢钻研,就像陈景润研究数学一样。不论发的奖金高也好低也好,当我钻研技术的时候,能有一点进步,我就觉得是一种幸福。

新闻推荐

李建伟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用绣花般的功夫”挽救危重症产妇

李建伟(右)在抗疫一线工作受访者供图李建伟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受访者供图羊城晚报记者林翎通讯员林茹珠全国抗击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