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两名教师放弃暑假赴昭通支教,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带去中山经验 传播康复理念

中山日报 2020-09-08 07:05

李慧兰王德娜不会写字就画图与老师交流,白天上完课晚上还通过视频与老师沟通联系……7月25日-8月24日,2020年中山市残联扶贫援助昭通市绥江县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班在绥江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举行,原本计划只有40多名残疾儿童报名,最后来了儿童和家长一共110多人。近日,参与此次支援交流的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的老师王德娜、李慧兰向记者讲述了这段难忘的支教经历。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家浩

图/本报记者 王云

■课间和晚上都有家长咨询

李慧兰说,到达昭通后才发现当地的康复资源非常缺乏,绥江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对康复知识和授课技巧“求知若渴”。

李慧兰在7月25日到达绥江,她坦言,“我以为只需要向老师和家长传授康复的技巧,没想到很多孩子们也出现在课堂上。而且,除了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脑瘫、听力障碍等不同症状的孩子也在家长陪同下前来听课,他们的年龄跨度也相对较大。”

根据这一情况,李慧兰及时调整了课程的内容,尽管如此还是很吃力,“来听课的家长以上了年纪的长者为主,大部分也不识字。为了让他们听懂专业的课程并持续产生兴趣,我特地将生活技能训练设定为第一堂课的内容。”李慧兰每天早上都集中为家长、老师传授理论知识,下午则针对孩子开展康复训练,让家长将上午学习到的知识立刻运用起来。“一位奶奶积极跟着我学习为孩子设计的康复游戏,因为不识字,她就画图向我请教。”李慧兰说,在课间和晚上还经常收到家长的求教电话和视频,“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孩子改变一点是一点。”

■30天里孩子有了可喜变化

王德娜在中山是脑瘫组的一名教师,她来到当地发现,脑瘫在当地误诊率很高。“在中山,这可能是20多年前才会发生的事情。”

学生圆圆(化名)因母亲在怀孕期间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脑瘫,却被误诊为“缺钙”等其他疾病,到7岁才被发现是“脑瘫”。奶奶带着圆圆来到中心时,她头部下垂的角度已经严重异于常人,手脚全部蜷缩成一团,平时不是由奶奶抱着就是躺着。一个月的训练后,圆圆已经可以自己抬起头来并且坚持5分钟。而在矫正器的帮助下,也可以直起腰板坐5-10分钟。

“圆圆比起一般脑瘫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可惜错过了康复期,但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改变。她的奶奶哭着问我,孙女是否有一天可以站立行走,我只能将不乐观的事实告诉她,因为圆圆只能将手部的能力锻炼好,适当提升自理能力。”王德娜说,帮助家长建立合理的预期并提供合理的训练建议同样重要,“传播康复理念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支教期间,两位老师还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有需要的家庭进行个案辅导。李慧兰表示,支教的时间终究有限,为了让当地的老师和家长能持续引导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自己传授了制作观察表的方法,通过行为分析找到孩子的症结、对症下药,“观察表包含孩子的行为、行为前发生的事件以及处理方法,班上的20多位家长几乎都提交了孩子的观察表,我也耐心地提出建议并进行指导。”

新闻推荐

创作歌曲倡文明 家人街坊都爱听 港口居民创作咸水歌为创文出力

本报讯(见习记者陈雪琴通讯员仇晓媚)“港口水乡新景象,美化绿化靓村庄,美丽港口我的家(啰),创建文明齐参加(啊)……”近日,在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