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带给市民更多“获得感”
起湾道两侧,电箱换上美丽的新装;盛兴路的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一对父子,小孩向司机挥手表示感谢;起湾道与康华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处,行人在石岐交通岗的遮阳棚下耐心地等待着绿灯,路过的市民纷纷表示,这个设计很贴心。
中山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山捧回了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届获此殊荣,“文明中山”成了中山市一块金字招牌。15年后,这座城市仍然在创文接力赛上前行。从“三个适宜”到“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从城市风貌和市民素养的提升,从生活环境及营商环境的追求,从宜居小城到湾区枢纽的转变……中山创建文明城市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文工作也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来自石岐第一小学四年级的小浩告诉记者,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个公园捡落叶、捡烟头。“每次打扫完,看到干净的地面,我们都很有成就感!”石岐北区公园南门入口处,两名来自石岐第一小学的家长志愿者在值守,他们不时提醒市民不要随处扔垃圾,对想进入公园的非机动车主进行劝导。其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学校会定期组织志愿活动,自己已经参加了不下十次了,每次都带着孩子来。“参加志愿活动是我们每个月的习惯,它令我们亲子关系更融洽,志愿活动的理念也深入孩子心中,更愿意为城市出一分力。”2018年以来,中山市启动了志愿服务阵地“十百千”计划,营造了“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中山现有志愿者总数超过49万人,已超过中央文明办对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数13%的要求。文明创建由“靠政府”变为“靠大家”,群众行动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氛围。
“以前有人会在乒乓球台上休息,现在几乎见不到了。”石岐文化公园的环卫工人邹永兰表示,以前球场边总会有一些瓶瓶罐罐,现在大家运动完都会主动带走,现在的工作量少了很多。公园不远处的厚兴市场内,道路干净整洁,“以前经常有人在小道上摆摊卖菜,不仅阻塞交通,还非常危险。”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的地面很干爽,积水问题处理得很好。“再也不会觉得市场脏兮兮的了!”而在一公里之外,许多中山人热爱的沙岗墟秩序井然,清洁卫生。“过去闹哄哄、乱糟糟,现在齐整整、亮堂堂,更爱来这里逛了。”前来买花的黄女士感慨地说。
石岐区民生社区白水井大街,是一个集聚了小食铺的“网红街”。每到夜晚,街道人流、车流量大,垃圾堆积、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乱象曾给周边居民带来不良影响。近期,这个街区出现了几组党员志愿服务队,逐户向商铺派发“倡议书”,号召商铺文明经营。对于积极响应的商铺,党员志愿服务队会在商铺门前显眼处挂上“文明经营我先行,争做文商领路人”的牌匾,“网红街”因此变了样。
库充村,是市区典型的城中村。这个颇具侨乡特色的古村落,外来人口众多,曾经是治理难点之一。近年来,东区大力实施红心惠民工程,库充村通过开展“创建人文历史和美村庄”项目,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祠堂里、榕树下的乡情民俗犹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在这里相融。
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在小榄镇永宁中心公园附近,有这么一群老房子,涂上艺术墙绘后,变得惊艳亮丽。因人居环境整治,这个接近950平方米的墙绘共用了两个月完成,融入了社区历史、龙狮、飞艇等永宁文化元素,不但美化了公园周边环境,也成为一道风景,附近的居民住户都满心称赞。
从城市到乡村,创文行动将进一步向社区末梢延伸。今年,中山市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组织各镇区对房前屋后的生产工具、建筑材料、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和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通过党员干部、志愿者、村两委干部示范带头,群众、企业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打造干净整洁的美丽家园。
让城市变样,让市民有感,这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市民能够享受其文明成果,而这些成果,正在中山人的生活里一点点体现。
本报记者 冷启迪 见习生 陆倩柔
新闻推荐
她不仅是“中国女辛德勒”和“比利时的中国母亲”,她也是 “悔婚少女”钱秀玲
战后比利时报纸刊登采访钱秀玲夫人的报道本文作者钱虹(右)与钱小伯(中)等摄于钱秀玲故居门前被钱秀玲营救出来的90多名人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