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举办活动展示6年来性别平等教育成果 孩童用画作 表达心目中的“男女平等”
文/图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家浩
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
有所改善
上午9时30分,活动正式开始。尽管阳光猛烈,参与活动的市民街坊依旧热情高涨。情景剧《我是一个小美丽》、防性侵主题公益歌曲《态度》等精彩表演获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而“男孩女孩巧手艺”“流动图书馆”和“转转乐”等游戏体验摊位也让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流连忘返。
记者浏览本次获奖的绘画,大部分孩子通过画出“男护士”“女警察”“女司机”打破男女择业的刻板现象,也有的小朋友画出母亲穿着正装忙工作、父亲在厨房张罗的家庭场景,展示他们的“性别平等新观点”。
西区妇女维权分站驻站社工洪诗诗告诉记者,自2014年起,西区作为中山市性别平等教育试点镇区,以“课程渗透、社区活动、家庭教育”为抓手,党工委、办事处引入社会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打造一个系统、适应本土实际的性别平等教育体系,以提高社会各界的性别平等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男女平等促进家庭和谐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可男女平等的社会化普及仍然任重道远。”洪诗诗说,在长期家庭关系咨询辅导和调解过程中,发现引发家庭矛盾或家暴问题、或子女教育问题的,当中一部分就与男女双方在家庭分工不够平等、产生分歧大有关系。
在西区一户低保家庭中,父亲洪某在2018年的一场车祸中去世,留下聋哑的妻子洪女士和女儿小雅、儿子小风相依为命(以上称呼皆为化名)。洪诗诗说,最先接到的是就读初中小雅的求助。原来洪女士教育程度不高,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小雅说,父亲不在后,家中缺乏权威,弟弟小风沉溺游戏,不愿写作业。而当姐姐对弟弟进行管教时,妈妈却反过来责备姐姐,更让姐姐代笔帮助弟弟完成作业。更过分的是,多次买早餐时,只给弟弟买而忽略小雅,小雅对此感到很焦虑、崩溃。洪诗诗说,“还好我们及时介入,一段时间后弟弟小风开始分担家务,母亲也有所改变。”
西苑社区新婚夫妇吴先生吴太太也因男女平等的问题产生矛盾。刚结婚时,作为高管的丈夫没有让妻子出去工作,夫妻二人本过着平淡的生活。矛盾发生在妻子工作后,妻子取得一定工作收入后依然习惯伸手向丈夫要钱作为家庭开支,自己的收入却全部花在自己身上。“妻子认为男人养家天经地义,双方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发生了家暴。”洪诗诗说,一方面要求男女平等,另一方面要求男方负责所有家庭开支,这其实是男女平等观念未能普及的表现。所幸吴先生和吴太太都讲道理,通过社工摆问题、列需求,重新搭建家庭分工模型,二人的关系得以修复,家庭重归和谐。
新闻推荐
告别“跑断腿” 实现“立等取” 中山公安“一窗通办”改革获点赞
本报讯(记者夏亮红通讯员刘家良)“公安服务真给力!现在我们办事方便多了!”日前,两位企业负责人来到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