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减负担 调整思路赢市场 在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山市个体户经营活力不断增强

中山日报 2020-08-28 07:00

8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火炬开发区通用五金电器商行,只见铺面内十几名穿着绿色工服的员工正忙着清点货物、分类、装车……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疫情给个体户造成了很大冲击,但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已经拓展了50多个新客户了,虽然业绩不能和去年比,但有望达到七八成的营业额,我很有信心,员工们也很有信心。”该商行总经理马润洲介绍。

在中山市近44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户占比超过55%。疫情给个体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个体户逐渐走出低谷。

调整经营思路激发企业活力

“店里共有50多名员工,疫情期间,我们工资照发,员工也始终和公司同甘共苦,目前为止没有流失一名员工。”马润洲介绍,店铺主要经营五金、电器、机电、钢材、水暖和灯饰等产品,共有三层,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他告诉记者,作为上游生产厂家和下游客户的纽带,商行自1989年开业起就致力于把最齐全的产品和最优的服务带给客户。

马润洲表示,现有店面不能安装电梯,工作效率低,原本计划今年搬到南朗新址。但疫情发生后,考虑到搬迁成本过高,也不利和老客户的沟通,他们马上调整了经营思路,现有店面保持不变,南朗新店错位经营,从最近几个月来看,效果不错。

商行往年每月营业额约400万元,疫情前约有400个客户,其中70%是工厂客户。“今年有部分小工厂倒闭了,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及时调整方向,依托原有优势,开拓大客户,目前基本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马润洲介绍。

受疫情影响停摆期间,马润洲没有闲着,他时刻关注客户的动向和需求。“刚复工复产的时候,很多工厂客户因缺少物资无法开工,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拓展业务,发动各种渠道帮他们寻找物资,今年的新客户大部分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美容美发和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也遭受了重大冲击。当天上午11时左右,记者走进位于石岐大信左侧的聚心明星美容美发造型店,门店负责人郑满辉正在给员工进行培训。他告诉记者,该门店是从宏基路搬迁过来的,于8月21日重新开业,开业几天以来生意不错。据介绍,原门店面积有280平方米,新店约为180平方米,搬过来后每月可节省5000元的租金。

位于东区远洋广场的麦小院是一家小型川菜馆,经营面积100平方米。负责人杨颖宇介绍,由于门店人手有限,麦小院一直只做堂食,没有提供外卖,但疫情之前开通的线上点餐功能为外卖提供了有利条件。“堂食被迫停止后,很多客户通过线上点餐功能咨询和了解,我们就顺势而改变了经营策略,推出了外卖服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带来的损失。”

政策支持减负担 做好服务赢市场

疫情发生后,中山市各有关部门、商协会等多次召开座谈会,想方设法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稳住就业。3月8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通知》,针对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纾困解难提出11条措施,其中涉及协助办理社保费用减免、支持办理减免租金等,中山市积极响应号召,将政策执行到位,降低个体户的损失。

“疫情期间,我们工资照发,50多个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开支就达20多万元,压力非常大。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协助我们办理税收减免,帮我们减轻了负担。”马润洲说。

郑满辉在美容美发行业经营了近30年,疫情发生后,相关扶持政策让他减少了一定损失。他共有5个门店28名员工,水电费、员工社保以及租金都享受了减免政策。“从2月到12月,每个员工每月社保减免450元,光这一项就已经减免了约13万元,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他的5个门店中,有1个门店属于村集体资产,租金也得到了适当减免。

杨颖宇亦表示,面对疫情的冲击,个体户抗风险能力较弱,政府支持措施既能减轻负担,更大的意义在于鼓舞和激励了经营者。

各经营商家均表示,个体经营的软硬件都差不多,更多的竞争体现在服务方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用心服务,就能获得市场认可,而在特殊时期,经营者更需要这种服务精神。

本报记者 徐世球 见习生 陆倩柔

新闻推荐

中山市教体局积极推进教育领域诚信建设,全市4.3万名教职员已建立信用档案 师德考核不合格将被解聘

教育系统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市教体局的积极推动下,中山市通过加强师德管理,在科研失信、职称造假和考试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