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岛上开拓“热土”见证深中逐步“同城” 孙继续每周往返于两城之间,他所负责的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预计今年11月动工

中山日报 2020-08-27 07:09

深中(广东)高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续。“龙门架那是深中通道的工地,右边塔吊那里,就是我们的项目,离海边非常近……”8月25日11时许,在位于马鞍岛上的办公楼楼顶,孙继续指着岛的最东端,抬高了音量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相比两年前刚到中山时,此时的孙继续对项目的前景更加自信。两年时间里,孙继续无数次往返深圳与中山之间,见证了马鞍岛从由荒凉变热土,也见证了深中两地同城化不断深入。他所负责的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已初步完成设计,预计今年11月动工。

文/本报记者 隋胜伟图/本报记者 夏升权

■从深圳到中山 在希望热土上奋斗

孙继续在深圳工作20多年,曾在华为公司工作,后进入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科技园集团”)。

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园集团转化了一大批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高新技术成果,引进了大量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并不断转型升级、更新迭代,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孙继续见证了以华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深圳高新产业的发展历程。

2018年起,深中两地合作打造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科技园集团派孙继续来到中山,担任深中(广东)高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续与中山结缘,他的“同城生活”就此开始。

孙继续回忆,最早一同被派到中山的同事有3人,那时候马鞍岛上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荒芜,一到晚上,黑漆漆一片。尽管条件艰苦,配套不完善,但大家每天都仍保持充沛的干劲。每天下班,他和同事们找一家快餐店吃饭。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回到宿舍还凑在一起,研究项目落地的问题。

因为家住深圳,孙继续每个星期五下班后便驾车回深圳,星期日下午再开车回中山。那时南沙大桥还没有通车,虎门大桥堵车严重,每次回深圳最少需要3个小时。

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孙继续见证了一批批深圳企业落户,也看到了马鞍岛发生的变化。去往孙继续办公室的路上,沿途多个项目正在施工,马鞍岛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虽然很艰苦,但是有干劲,人总是要干事业的。这是很有希望的一片土地,值得来奋斗。”孙继续说,看到工地上这么热闹,心情和工作态度也会受到感染。现在的马鞍岛,很像当年开发中的深圳,已经有几十家深圳企业落户,他对马鞍岛和中山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搭桥梁建园区

推动深中同城持续深化

一大早,孙继续来到单位便坐在电脑前查看项目设计方案。旁边的会议室里,备有远程视频大屏幕和工作电脑,一场招标会很快就要举行。

看完方案,孙继续迅速走进会议室,坐在会议桌前,对面负责招标的同事简要汇报项目准备情况。期间,孙继续专门叮嘱:“进度很重要,你们要抓紧。”

“我们计划在今年11月动工,周末都留在中山加班。”孙继续告诉记者,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中。

深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约113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1亿元,预计在2023年深中通道通车前竣工并投入运营。园区拟打造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辅助的“2+1”产业体系,未来将建设湾区标志性产业园、示范园,引入深圳高端企业,探索将深圳经验复制到中山。

“这是深中通道,过来中山,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园区。”孙继续对着设计图介绍,园区紧邻深中通道,紧靠着珠江口,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将按照15年不落伍的要求,融入现代化园区的设计理念。从功能布局上,除了企业云总部、企业科技办公基地、高标准宿舍,还配套国际型酒店、商业配套、健身娱乐等设施。在建筑形态上,他们还将从建筑外形等方面做文章,设计高层无边际泳池等配套,充分利用环境景观优势,努力把园区打造一个中山网红打卡点,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孙继续介绍,目前已有20多家深圳企业有落户意向,其中规上企业占大部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

“一切从无到有,看着项目按照节点推进,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成就感。”孙继续说,在市委、市政府和翠亨新区的全力支持下,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他对中山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可以预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与中山的融合发展,必将更加深入。

新闻推荐

2020年全省特勤技能和装备比武举行,中山22名优秀消防员参赛 现场比武锤炼实战技能

本报讯(记者陈伟祺通讯员叶海滨)8月23日至25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2020年特勤业务暨装备技能大比武在广州花都举行,来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