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正能量,2020砥砺前行”第八季青年TALK开讲 四名“乘风破浪”青年讲述抗疫故事
近日,由市委网信办指导、中山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72小时书店承办、中山“博爱100”支持的“网聚正能量,2020砥砺前行”第八季青年TALK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正门广场举行。抗疫医护人员、一线战疫记者、公共卫生专家……4名抗疫青年,每人用8分钟的时间,讲述他们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抗疫故事,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文/见习记者 陈家浩 本报记者 李玮玮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两位ICU护士讲述直面病毒经历
本次讲者中有两位是ICU护士,其中一名是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及血透室护士长孙福宁。她率队24小时筹建中山收治新冠患者的第一个公共卫生应急病区,也是第一个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持续带队护理中山首个危重症产妇的护士。她称在116天的抗疫中,有两大难题。其中之一是物资短缺。“作为护士长,我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的存在,但疫情初期的物资十分紧缺,我要想方设法寻求解决方案。”孙福宁回忆,每天她都要在医院进行“地毯式”的搜集,筹集到足够的防疫物资才能安然入睡。其次是要培训、调度各院来支援的护士。
“我还没有家庭压力,应该是援鄂的最佳人选。因此2月12日,我主动请缨、直奔湖北荆州松滋市参与救治工作。”中山援鄂医疗队队员、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王野则讲述了在湖北松滋一线抗疫的故事,讲到当地N95口罩用紫外线消毒、蒙上白布送别重病患者等时,台下观众抹起了眼泪。
王野说,去之前有过担心,因此将朋友圈从“3天可见”变为“3个月可见”,但深入疫区后反而顾不上担心和害怕,迅速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虽然看到有疑似患者逝去,但有更多患者在我们的医治下康复出院,同时对我们的工作充分肯定和认可,最终我见证了松滋新冠肺炎患者的清零。”王野说。
病毒“大侦探”和抗疫记录者的别样经历
“我是追踪病毒的"大侦探",疫情期间主要负责流调,也就是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山市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陈雪琴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迅速吸引了台下观众。
1月20日,获悉镇区医院收治了一名湖北来中山的疑似患者后,陈雪琴与同伴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长达3小时的询问后,她详细掌握了患者该段时间的所有行程信息,并立刻进行下一步核查,“接到相关报告后,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流调工作,患者在几点几分、哪一趟车上、接触过哪些人,我们都必须做到了然于心。”陈雪琴说。在她与同伴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于中山完成了累计超过200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确诊病例69例,累计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超过600人次,将疫情的影响尽可能控制在了最小范围。
中山日报首席记者陈慧在疫情发生后,主动请缨奔赴一线采访,并进入隔离病房专访中山首位危重症产妇。她称,为了完成采访,同时不打扰医生的正常工作,她使出了“绝招”——蹲点。“采访期间,我总是往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应急病区跑,在门口蹲到哪一位医生或护士,便揪住他们采访。由于前往蹲点的频率太高,门卫甚至误认为我是过来上班的人。”陈慧坦言,在二院采访的过程中,自己既担心是否会感染病毒,更担心自己稿件中的某句话、某个词不够精确,“有人会说,新闻记者不必冒着危险、深入一线采访。但我始终认为,只有到达一线,记者才能写出真正有温暖、有人情味的稿件。”陈慧说。
新闻推荐
上半年中山市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同比增六成 精准“输血”助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上半年,全市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同比增长60%,增量占新增各项贷款近八成。”8月17日,在解读上半年中山市银行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