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全力参与大湾区建设,7月动工重点项目将破百个 打响工业项目攻坚战
截至7月8日,列入中山2020年动工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有82个项目已动工。图为中山西环高速施工现场,工人在安装防撞栏。
图为动工建设中的中山西环高速板芙段。
从拿地到动工仅用了7个工作日,这是中山小榄镇广恒合优科技高端钣金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的建设速度。这个项目用地面积72亩,总投资4.5亿元,于今年6月3日拿地,6月12日即开始动工。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中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通过推动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截至7月8日,列入中山2020年动工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有82个已动工,计划投资金额171.01亿元。同时,暂未动工的项目正在加快开展相关工作,预计7月份动工的项目将超过100个,8月份动工项目达到120个。
项目进度
上半年动工重点工业项目82个
在广珠城际轨道中山北站西侧、港口河畔,中山欢乐海岸大型文旅综合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施工。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该项目计划投资额80亿元,是华侨城在中山的第一个文旅项目,预计2023年后建成开放。
在火炬开发区,中山市洁鼎过滤制品有限公司二期、中山新高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扩产、智能装备产业等5个项目先后动工,火炬开发区的项目动工情况也在7月8日的全市各镇区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情况排名中,跃升至全市第4位。当前,该区的奥德美、旭贵明二期、未名海济、复盛机电二期等7个项目计划于三季度动工建设,科美油脂二期和明亮源工业厂房项目预计年底前动工……今年,火炬开发区纳入中山市镇区2020年重点工业项目15个,项目数量并列全市第二。
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山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分区分类防控指导下,该市重点项目建设由前段复工复产、中段复工达产再到后段逆势赶超,争分夺秒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山已动工重点工业项目82个。值得一提的是,截至5月底,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8亿元,完成计划进度50.9%,挣脱疫情束缚反超进度9.1%,提前一个月实现省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过半。
紧紧扭住“稳投资”关键环节,中山奋力落实“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要求,成立交通、工业、水体整治等6大指挥部。指挥部垂直联系指导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工业投资项目建设,采取一周一归纳、一月一总结、一事一议、一个指挥部抓落实、一条心干到底的方法,有效推动投资数据指标“稳中提速、逆势上扬”。
直面问题
搬开“绊脚石”清除“拦路虎”
项目不开工,一切都是空;项目不投产,一切都白干。当前,中山各部门、各镇区直面问题,努力推动项目落地、拉动工业投资,为项目搬开“绊脚石”、清除“拦路虎”。
如中山市工信局与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落实推动“关于支持优质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落实放管服的若干规划政策措施”,截至7月6日,全市“放管服”政策推动的增资扩产项目共198个,计划投资总额190.77亿元。
“从工业用地保障、存量工业用地利用、供地优惠政策、提升审批效率等四方面制定9条措施,全力保障制造业发展,提前落实项目落地的前置环节,全力实现企业拿地后即可开工建设。”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6月,中山市工信局先后到坦洲、民众镇、三角镇、东升镇、南朗镇、火炬开发区等多个镇区开展重点工业项目督导,重点调研产业平台建设情况,实地了解比亚迪等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同时走访了民众镇和三角镇的多家洗水、电镀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碰到的困难,为研究推动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收集第一手资料。
中山提出,要抓好从洽谈签约至投产的每一环节,做好用地保障,加大改革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高效开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默契配合、同频共振,要加大稳企安商力度,真正发扬“店小二”精神,尽心尽力尽情尽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与企业手牵手、心连心,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
“党委、政府服务供给直贯项目企业内心、直达经济发展"患处"。”中山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在后疫情阶段牵头举办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服务活动,组织18家银行、险资、基金等为重点项目提供抵押、股权、债券等途径上千亿级别资金供给,成功提款近百亿元。
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建设
项目落地主体在镇区,关键在部门,重点在服务。今年以来,中山各镇区制定项目作战图、项目鱼刺图,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还建立镇区项目进度红黄绿警示机制,每周五定期通报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动态,通过具体数据客观反映各镇区项目推进情况。
“阜沙镇专门设计包含国土规划、"三旧"改造、项目报建、"放管服"等专业知识和法规政策的试卷,组织经信和住建等部门人员进行闭卷考试,有效防止项目代表对业务不懂、不熟、不精的问题。”阜沙镇党委书记曹富全透露,该镇通过创新实施“项目代表考试制”,倒逼镇区人员主动钻研学习,熟练掌握业务流程,成为服务项目落地的行家里手。今年还为东菱威力、皮阿诺、德立等重点企业解决历史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并投入1200多万元对镇内主要工业园进行提升绿化。
打响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集中力量,再接再厉,以更加有效的手段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建设,把项目进度全力追回来。
要加强对瓶颈问题的协调破解。在市级层面,中山市连续举办了“破解土地之困重塑中山城市发展格局”“破解产业之困实现中山高质量发展”“统计业务”等专题培训班,培训领导干部800多人次,让干部面对基层治理难题更有底气,服务企业的能力更强。
为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中山组织开展“万干扶万企”活动,341名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在对口镇街选取1家企业进行联系服务,各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1万多人“一对一”联系服务辖区内所有企业,并将干部服务企业疫情防控和推动复工复产的情况列入重大专项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同时,坚决杜绝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行为,紧盯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畅通项目建设的通道。
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优先保障。牢牢抓住牛鼻子,增强龙头企业在中山进一步增资扩产信心,尽快推动经济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挥优质企业、优质项目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
■聚焦
对标最优提升营商环境
超1000项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
企业有未来,中山才有未来。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中山提出将提供更好环境、更强配套、更优服务举措,聚焦营商环境提升计划,为“店小二”服务精神注入新内涵。
根据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近期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中山政务服务环境位于第一梯队。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
“材料交齐后,黔龙有限公司当天办理当天就拿到工商营业执照。”中山东区办事处招商工作人员胡红珍所在的招商团队,今年为中山招引了一个高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黔龙智能视频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项目签约至今仅2个月,该项目已开始正式运营。
“优质的纳税服务,专业的税收征管,我觉得这就是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明阳在中山发展已14年,从1家小企业发展到员工过万的集团企业,离不开政府部门,包括税务部门为我们企业发展所营造的优质营商环境。”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述案例是中山全面推动行政审批提速、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的一线声音。
中山营商环境如何?线下,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全市最大、最集中的服务企业窗口,可“一站式”集中办理工商税务、投资建设项目、文化卫生教育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线上,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可办率达95%,超1000项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
据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我要开餐馆”等生产经营类,“出生”等便民服务类、“村民建房”等投资建设类服务在内,中山目前梳理完成首批75个“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形成66个“一张图”全流程导办指南,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山“一件事”目录体系。与此同时,中山已开发完成“一件事”成果展示信息化平台,将“一件事”成果投入自助办事移动终端展示应用,提供办事咨询、指导、填表、公示等全流程智能服务。
不久的将来,中山市将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让“群众跑腿”转向“数据跑路”,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稳企安商20条促企业化危为机
中山是商业往来十分活跃的城市。截至目前,中山活跃着超过40万户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的提升,持续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热情。
上半年,疫情打乱了生产经营节奏,对此,中山快速反应,2月初,便发布关于应对疫情稳企安商的若干措施“中山稳企安商20条”。措施从企业减轻负担、加大支持、优化服务、强化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涉及租金、税收、社保和融资等。
与此同时,“靠前服务、一企一策”成为主要模式,“服务企业代表”等一批“店小二”式的政府服务队伍奔走在工业园区和各类企业中,各方力量思企业所盼、急企业所虑、排企业所忧、解企业所难。
“我们引进了两款专利产品线,其中第一批产品将销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多国。”泰华施清洁用品(广东)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雷莹说,得益于“中山稳企安商20条”的迅速落实,企业在疫情危机中找到机会。
“今年以来,我们已享受各项政策优惠总计460万元。”粤海中粤(中山)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文光表示,企业在复工复产期间得到中山人社、税务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一季度实现了盈利,这在马口铁生产领域中很少见”。
有企业指出,在复工复产难面前,中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体现了中山营商环境的快速应急能力。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企业有未来,中山才有未来;中山必有未来,企业未来会更好。中山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新农人”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山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迎来今年首批6个入孵创业团队,其中不乏“父女兵”“夫妻档”;近3年,该基地已有9个团队成功“出孵”
冯永康、吕来珍夫妇组成了家庭创业团队,种植榴莲百香果。参观草菇种植大棚。陈琼芳的父亲陈锡波作为项目合作人正在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