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做慈善 “右手”助农民 民众镇一超市扮演双重角色,10年服务低收入人群逾3万人次,见证低保人数越来越少
在民众镇文化路上有一个特别的超市,超市外面挂着一红一蓝的招牌,左边是“中山市民众镇慈善爱心捐助超市”红色字样招牌,右边是“中山市民众镇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蓝色字样招牌。带有“双重身份”的这个超市,不仅充分发挥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职能,还见证了该镇低收入群体人数的变化。
7月9日上午11时许,市民梁女士走入超市,买了两大包米。随后,民众供销社职工帮她将大米搬上了电动车。“我已经连续七八年在这边买米了,这里买的大米既新鲜又实惠。”
平日里,这个超市与普通超市毫无区别。但每半年,就会有一些低保户拿着“物品领取证”来到这里领取物资。超市内,整齐的货架上摆放着大米、油、牙膏、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墙上则悬挂着民众镇慈善爱心捐助超市的简介。简介里写道,慈善捐助超市依托常年接受捐助网点,集中社会热心人士捐资捐助,以超市的形式向社会展示,并按捐赠人的意向为社会困难家庭提供无偿帮助。
“有一些热心人士拿着衣服、日用品等东西过来捐赠,我们首先会根据低保户的需要做筛选,再将这些物资逐一派发。”民众供销社副主任梁应强说,“遇到一些年纪大、身体行动不便的低保户来超市购物,我们还会帮忙提东西,帮忙送他们去公交车站搭车,有时也会直接联系三轮车送他们。”
受疫情影响,今年还有一些低保户没有过来领取物资,梁应强和同事计划逐个打电话通知。据介绍,在民众镇政府的支持下,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民众供销社正式接管了镇里的爱心捐助超市。十年来,爱心超市服务当地的低保人群达30705人次,配送大米、食用油等各类基本生活物资累计270万元。多年经营管理下来,令梁应强感触最深的是,民众镇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前来超市领取生活物资的低保户也越来越少了。
梁应强出示的一份数据资料显示,2013年民众镇的低保、低收入群体有4200人,往后便呈逐年递减趋势。到了2019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了1100人。到了今年,民众镇属于低保、低收入群体的只有555人。“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低保,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梁应强笑着说。
本报记者 李鑫 通讯员 王红宾
新闻推荐
高考过后,中山市多所学校为高三学生举行毕业典礼 高中“最后一课” 师生深情告白
师生合影。本报记者文波摄本报讯(记者唐益通讯员杨群张俐)7月11日上午,一场与往年相比迟到了一个月的高三学生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