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化思维搞种养 工厂老板跨界转型做农业,引入科研力量探索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原本靠工业起家的单万里早已习惯这样的农事生活。自2010开始,单万里从事的包装印刷行业遇到发展瓶颈,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他萌生了寻找新出路的想法。经过走南闯北4年考察,单万里决定跨界进入农业领域,并把工业化思维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开展立体化循环使用整个农场资源,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4年探索瞄准农业新出路
1993年,单万里作为中山市首批金融管理财务会计高层次人才,入职事业单位。1996年,单万里首次跨界搞起了工业,为格力、格兰仕、美的等大牌产品做包装设计印刷。后来,随着材料、人工、租金成本上升,2010年单万里再次萌发寻找新出路的想法,于是他把工厂一切事宜交给助手打理,自己走南闯北觅商机。
从东北到沿海城市,再到武汉、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单万里都去过。行走中,单万里考察各地特色农产品,从中发现,许多村庄虽然有较好的经济作物,但是农民却不知道如何发掘农产品附加值,“做农业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单万里说,各地区做农业的差不多都是老人家,对新事物知之甚少,因而,每遇到需要帮助的农民,凭包装设计印刷起家的他,就教授他们如何包装,既可使农产品在运输中不易磕伤碰伤,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推广了农产品信息。
■农产品物尽其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决心做农业之后,单万里开始思考,农业大致有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3个方向,如何选择?“养殖业对技术要求高、不可控因素多,风险大;农产品加工需要好的产品,且成本高;唯有种植业适合一些。”结合4年的走访摸索,单万里根据市场行情及产品特性选择火龙果种植,并在农场设置了小规模的热带观赏鱼养殖区、钓鱼场、钓虾场等,园内还养殖了鸭子与兔子等小动物,为农场增添生机。
这几年,单万里经常忙前忙后,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紧跟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学习。“从农场开建起,我的定位就不再是传统农耕,我以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绿色食品为目标,同时物尽其用,把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单万里从沥水道中随手抓起一个田螺接着说,这里由鱼塘改建而来,田间水沟中长有许多田螺和小鱼小虾,园区的鸭子可在其中自游觅食,火龙果修剪的余枝余花既可供鸭子食用,也可制成天然有机化肥,甚至还可以制成火龙果花干,“只要把农作物处理好,它们都能自然生态循环,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单万里说。
截至日前,万华农场除了卖果卖苗,分享火龙果种植技术之外,他们的火龙果花干也上市了。同时,单万里也尝试与高校和食品企业合作,研发火龙果植株茎叶制成的青汁饮料、洗手液,火龙果馅的月饼、果酱、果干等,延伸整个火龙果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新闻推荐
中山市1.5万学子今日参加高考 食宿均在考点里 考场空调全覆盖
昨日,考生到考点熟悉环境,并模拟进入考场全过程。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今天开考。记者从市招生办了解到,今年中山市共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