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载体 十年之约 再造“智源” 中山大力推动光子科学中心、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项目落地
中山围绕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积极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的基地平台。图为火炬区一激光企业,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重大科技创新的载体,是一座城市科技发展的压舱石。推进重大科学装置“零突破”,中山正在行动。
构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体系,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山提出,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积极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的基地平台。全力推进光子科学中心、低温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动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促进更多的高精尖项目在中山落地,争取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2030年建成集高端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生态、生活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社区,打造中山“智源”。
●南方日报记者吴帆廖瀚
中山科技创新园计划今年动工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尹明介绍,2019年以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光子科学中心、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式落户中山市,标志着中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是对中山科创生态的一次重大重塑,意味着该市将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大科学装置建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去年,中山市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签约,明确双方共建中山光子科学中心项目。同年10月10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主办的光子科学前沿研究研讨会在中山市举行。
中山光子科学中心是以超高峰值功率激光产生的光子为能量载体,研究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强场、强非线性效应相关的极端物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应用科学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由超强相对论物理实验平台、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组成,其中,超强相对论物理实验平台还将下设极端条件物理、先进加速和先进光源三个实验站。
根据计划,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旨在推动激光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应用,冲击世界强激光科学装置“巅峰”。
除光子科学中心外,中山积极参与全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持续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建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推动复旦大学中山联合创新中心、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和中山—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中山还将推进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建设,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带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现量质双提升。积极推进中山科技大学、香山大学建设,加快形成开放型、研究型、创业型大学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格局。
尹明表示,以此为依托,中山将整合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山建立的创新平台,统筹规划建设集大科学装置、孵化育成、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于一体的高端科技资源集聚区——中山科技创新园。
据悉,中山科技创新园园区占地527亩,一期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60亿元。目前已完成园区概念规划,并组建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公司,计划今年动工建设。
获批国家级创新型服务平台
“我算是半个中山人了。”在今年举办的“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现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开始主旨演讲时,用了这么一句话开头。
如今,他在中山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院长。这源于中山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次牵手:2019年4月,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揭牌,这个高端科研平台在中山算是打下了一根桩基。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国家批准建设新药创制国家实验室,并正式向省政府提出愿意与中山市共同建设国家实验室中山基地。上海药物所与中山市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成功获省政府批准注册为中山首家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获批建设全省唯一(全国8家)的国家级创新型CMC&CMO服务平台,正在加快建设成为生物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山基地。
2019年,中山新增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6家省级工程中心,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93家。
与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落地相呼应,中山市正式印发了《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科创八条》)。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2年,中山市将引进两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著名高校院所共建的高端创新平台基本建成,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若干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2035年,中山市形成完备的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成为全球知名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科创八条》同样将“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放在了重要位置,并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中山将在建设规划、用地审批、资金安排、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吸引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中山,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镇“产业大脑”破共性难题
除全市层面的行动外,中山镇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亦动作频频。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中山专业镇群意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竞争力是镇区产业脱离“微笑曲线”低洼区位和破解土地之困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小榄、古镇、南头等专业镇纷纷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期待技术升级和流程再造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能让镇区产业拥有在价值链上的“超车”机遇。
今年以来,小榄镇政府试图通过引进专业云平台运作方的方式来给企业提供帮助。5月20日,羚鹿云产业集群云服务平台在小榄镇启动。该平台将通过“云平台”服务,帮助小榄五金锁具行业企业提供新智造、新零售、新金融和新安全服务,实现智能家居转型。
羚鹿云计算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赵虞介绍,该平台于去年12月落户小榄,依托阿里系数字化生态,具有较为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技术能力。“小榄镇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小榄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赵虞说,“而我们认为中山"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具有很好的制造基础,在生产流程再造、产业链转型升级上有很大空间。”
在谋求新一轮大发展的基调下,各大专业镇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业大脑”建设思路,谋求产业链的整合与重构。6月5日,古镇镇政府在赴深圳招商的同时,与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签订了共建中山古镇(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议,双方将共建古镇(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将合作成立“中山市智慧照明产业研究院”,围绕智能照明、智能灯杆、健康照明等领域与古镇开展产学研合作。
服装重镇沙溪镇在6月18日举行了数字经济及直播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约了16个落地项目,意向投资总额达13.23亿元,其中4个数字经济项目总体规模突破20万平方米,涵盖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云应用、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沙溪镇镇长徐业恒表示:“沙溪计划通过引进数字经济项目来为服装产业打造"大脑"和"发动机",以产业创新平台打通服装生产链的前后端。”
新闻推荐
中山市发布旅游文创成果 尽显“中山味道”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将贯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
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将贯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