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大家谈》聚焦非遗文化,小榄刺绣非遗传承人表示 走进生活的非遗才能活起来

中山日报 2020-06-17 07:03

本报讯(记者 冷启迪 孙俊军)6月16日,中山网《文明城市大家谈》节目以“传承非遗文化 守望精神家园”为题,邀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宁与省级非遗项目小榄刺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逸芸,和网友互动交流。

如何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活”起来?

杨宁认为,“活态性”是非遗项目的重要特性之一,只有让非遗项目与时俱进,“活”起来,才能够传承发展下去,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活态”发展,如咸水歌和鹤歌歌词与唱法的创新、醉龙舞舞法的创新等;另外还为有条件的非遗项目编排舞台表演版本,如沙溪鹤舞、三角麒麟舞、三乡木偶、西区醉龙,定期开展惠民文化活动,如小榄菊花会、沙溪四月八、崖口飘色巡游、南头五人飞艇赛,组织开发中山非遗文创产品,举办相关活动,如“非遗种草大会”,这些都是让非遗“活”起来的方式。

陈逸芸介绍,小榄刺绣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到了明中叶后形成了自有风格,成为粤绣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她认为,非遗项目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手工艺制作,耗时长、出品慢、成本高,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制作东西非常快,而且非常完美,价格低,冲击了手工艺作品,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多渠道宣传非遗项目的文化和多搞一些活动,让大家都来认识一下老祖宗留下来手工制作的技术和传承的重要性,让年轻的一代人都来学习。

她介绍,小榄刺绣自项目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63期小榄刺绣培训班,共授徒1300多人次。通过每年10场以上的文化展演、展示活动,让群众体验小榄刺绣的乐趣。为了让小榄刺绣“活”起来,她们也推出一些图案新颖,刺绣手法创新,制作相对简单的文创产品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据了解,刚刚过去的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山启动了首届非遗购物节,并在6月13日以抖音直播的形式,为消费者“种草”非遗手信及文创产品,让广大市民在线上一起重温关于中山的“非遗”记忆。

目前为止,中山市共有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4个,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24个,其中民歌传承基地占11个。目前,中山市共有39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西区醉龙舞、南朗崖口飘色、古镇坊云龙舞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族谱上网更加靠谱 海外乡亲一键寻祖 大涌叠石村通过信息化修订完善余氏族谱,方便海外宗亲传承文脉记住乡愁

“只需一键点击网站,漂洋过海的海外乡亲也能查询到余氏家族的最新动态。”近日,大涌镇叠石村负责该村余氏族谱修缮的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