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老板当果农 物质精神双富足 板芙冯燕美夫妇放弃五金和服装生意,开办葡萄园探索出立体农业之路
文/本报记者 陈伟祺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放弃工厂生意选择归居田园
时值仲夏,鲜益生态葡萄园迎来葡萄收获季。葡萄架上藤枝蔓绕,一串串果实掩映在繁密的叶子中,一颗颗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葡萄皮上还带着特有的白霜,分外诱人。果棚里游人如织,选准一串果大饱满的葡萄,踮起脚尖一剪,收获的不仅是甜香的果实,还有采摘的乐趣。
“这串葡萄的品种叫夏黑,果皮厚而脆,果肉味浓甜。十年前,中山最出名的葡萄品种是巨峰,夏黑还是个稀有品种,但我们当时就选择引入,如今已成为明星产品。”冯燕美从藤蔓上剪下一串葡萄,捧在手心。果棚一旁的平房是卧室和厨房,夫妻俩几年前就把葡萄园当作了自己的家。
冯燕美夫妇都是沙溪人,丈夫李锦凡开一家五金厂,冯燕美负责打理制衣厂生意,两人常常熬夜加班为繁忙的业务而奔波,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多年来的城市打拼令他们感到厌倦,2010年,回归田园、种植绿色食品,成为了二人心心相印的选择。很快,冯燕美夫妇停掉了自己的工厂,拿出100万元启动资金,在板芙租下了22亩地,把所有精力都留给了土地。
■种养同步探索生态立体农业
作为“门外汉”,冯燕美夫妇却大胆地看中抗病性较弱、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的葡萄,还一口气引进7种不同的葡萄品种,白天戴着笠帽蹲在田埂研究作物变化,晚上则线上线下不停翻阅资料。“头三年完全颗粒无收,但我们始终在学习,也不灰心,后来板芙农办派了技术员给我们指导,第四年就迎来了转机。”在头顶满是葡萄的果棚里,冯燕美抚摸着一根细长的枝干告诉记者, 这是当年引入的7种中唯一“幸存者”。
后来,冯燕美夫妇又引入了立体农业的理念,探索并建立了“养鸡种果”的农业模式,起到了既可除虫害,也可自产生态肥的良性循环效果,活蹦乱跳的走地鸡还增加了一项收入。现在,除了葡萄,园内还种植了火龙果、冰糖橙、番石榴,宽敞的鱼池也即将投入使用,散养的鸡鸭在果树下踱步觅食,游人挎着篮子在园中挑选采摘的场景随处可见。
■栖居诗意田园收获富足精神
离开忙碌的车间、喧嚣的城市,十年后冯燕美谈及自己最大的变化,是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两相全。“目前,我们果园年利润大概在三四十万左右,与当年办厂的收益比肯定有差距,但我是真的喜欢田园生活,喜欢当一个踏踏实实的果农。”冯燕美笑着说,果园最近引进了一种叫“蓝宝石”的葡萄新品种,接下来几个月夫妻二人又得“折腾”了。
新闻推荐
研发下好“先手棋” 生产按下“快捷键” 兴达鸿业三年前布局研发5G产品,并采用智能化生产,满足月月爆满的订单需求
兴达鸿业车间经过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报记者黎旭升摄走进位于阜沙镇的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