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处处景 慢享中山处处美

中山日报 2020-06-16 07:12

游客进入孙中山故居景区参观。推出美食主题活动,带动中山旅游业复苏。中山市以163%的完成率,成为2019年全省“旅游厕所革命行动计划”中完成度最高的城市;全市14个镇区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国家级森林公园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中山新增4家A级景区;三条历史文化游径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市级文化馆再添三位新成员……自中山市开展全域旅游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至今年6月,中山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如火如荼的全域旅游建设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随着工作的开展,“全域旅游”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城市呢?本期《文旅周刊》,我们来关注这些话题。

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图/本报记者 洪喜鹏

中山文旅融合带来新风采

起初并不知名的岐澳古道,深藏于中山的城市绿肺——五桂山脉之中。“岐澳”的“岐”指香山县城石岐,也就是如今的中山市石岐城区;“澳”则指澳门。这条古道修筑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是一条蜿蜒七十公里的山路。近年来,经过活态修复后,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早已成为中山家喻户晓的一条旅游线路,讲述着中山古驿道文化的前世今生。

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只是中山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文化+”“旅游+”在中山结出了累累硕果,围绕着“孙中山文化、华人华侨文化、古驿道文化、商业历史文化、革命历史文化”等一系列主题,中山相继开发出一条条具有前瞻引领力的有重大意义的文旅融合游径。其中,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被纳入了省文化和旅游厅三年内重点建设的四大游径之一。今年5月,孙中山故里历史文化游径、中山华侨商业历史文化游径、中山珠江纵队革命历史文化游径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同时,“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也已通过市政府的审议,并将纳入重点课题推进。

如今,文化体验游、红色教育游、研学求知游、工业文化游、非遗民俗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业态在中山市百花齐放,带动着旅游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依托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融合载体,中山市文旅项目被进一步激活和优化,形成了中山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中山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中山非遗文化游等主题活动,为适应新形势,也为丰富广大市民在防疫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山市公共文化场馆还推出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小程序畅游场馆、中山市博物馆文物3D模型展示等,让广大市民宅家也可享受精彩的文化大餐;网上元宵灯谜会、“指尖上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博物馆在线展览、市文化馆云课堂等线上活动,让市民轻点指尖就能参与各类线上公共文化活动。

近期,中山市还整合了中山美食主题,开发“寻味中山新旅程”线路,并拍摄专题片,通过融媒体平台向广大市民和游客推广。同时开展了“美景美食中山行 广东人游中山,全域旅游在行动”和“美景美食中山行 中山人游中山,全域旅游在行动”系列活动。拉动旅游消费,带动中山旅游业的复苏和兴旺。

全域旅游处处景,惠及市民

“哎呀,这里连厕所看起来都这么精致干净。”只要到过中山市红博城的游客,无不对这里的厕所赞不绝口。在这个4A级景区中,有以2A级标准打造的青花瓷文化、灰陶文化、木器文化等主题厕所,也有以3A级标准打造的位于六楼的以“道法自然”为设计理念的厕所。

近年来,在中山市打造全域旅游工作中,旅游厕所革命成为其中重要的环节,像上述这样有“颜值”、有“内涵”的旅游公厕一个个涌现,为城市的细节之美更添亮色。“厕所革命”,一头连着民生,一头关乎社会文明、城市形象。在这场“革命”中,中山市的“旅游厕所革命”作为带动旅游公共服务整体提升的切入口和引爆点,已成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示范工程。

目前,中山不仅是全省12个“厕所革命”先进市中的一员,更于2019年成为全省“旅游厕所革命行动计划”中完成度最高的城市,以163%的完成率独占鳌头。而这其中,受益最多的便是市民与游客。

在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中,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也是重要的得分点之一。在这项工作进行中,中山市的景点景区建设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与进步。自去年以来,中山市新增3A级景区4家,均属文化创意类景区(坦洲创益文创园、板芙大盛陶艺、小榄帆鲨海洋馆、开发区野山参文化博物馆)。在刚刚评定的市级共享文化馆名单中,其中有2家A级景区和1家康养类旅游项目入选,充分体现文旅业态的融合。

中山市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南朗伟人故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黄圃石军村、民众新伦村入选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都被评选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区获评“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另外,金钟湖公园群、树木园二期、儿童公园、金字山公园等一批市政公共休闲空间的开放,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开放并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的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都充分融合了旅游和文化元素,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目前,中山市已有14个镇区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这些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多业融合、主客共享的创新亮点,更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增添了更多有益身心的旅游好去处。

文旅公共服务让旅游更贴心

“一到中山,便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文化的厚度和服务的温度。”5月份,中山迎来春节后的第一批省内游客,来自江门的游客王先生走在詹园的回廓中,这样向记者感慨。在詹园,每个景点景区内的导览标识清晰可辨,被设计得很有文化创意,看之可亲。

来到中山,更多的贴心体验让游客们感到宾至如归。

全面整合了中山市各级文化旅游资源的“文旅中山”公众微信号,不仅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中山市的文旅资讯,景点预约、活动报名等栏目,还可在手机上一键获取。今年下半年,中山市将通过开发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和文旅智慧旅游惠民一卡通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中山旅游的信息化水平。整套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以集成化的系统呈现模式融会贯通。系统通过手绘地图、VR全景、旅游达人讲解等新颖和高科技的形式展现中山名人故居、中山文化场馆、中山美食、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旅游资源,呈现全景旅游的局面。实现游客在线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计划、预定旅游产品的功能,为游客提供旅游导航、导览、导游、导购等线上服务,全程感受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去年,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中山首个游客集散中心在西区候机楼挂牌成立;紧接着,中山市首个设立在景区的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成立;大涌镇在4A级景区红博城也设立了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古镇华艺广场、中山客运港码头、中山客运总站的旅游集散中心等正在筹建。今年,中山市拟在公共文化场所内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在旅游场所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共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旅游咨询中心约合共30处。

5月,中山市首批全域全景牌已经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崖口村等景点投放,首条依托游径建设的线路标识系统——孙中山故里乡村精品线路、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的标识牌已完成建设。预计到9月30日,中山市将完成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全覆盖,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旅游便利。

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中山市的相关部门还将从全域旅游集散体系完善、全域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建设、A级旅游景区创新提升、特色主题民宿建设、乡村旅游环境氛围提升等多方面推进创建工作。相信,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市民和游客会有更多的美景可以游玩,更便利的旅程可享受。

新闻推荐

中山跨境电商综试区 首票直购出口商品顺利通关

南方日报讯(记者/廖冰莹实习生/李姗恒周洛华通讯员/周颖怡何雪雁凌世杰)“卡口一开,杆子一抬,整个业务就通了。”6月15日上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