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出口转内销增多,中山港海关采取措施化解内贸泊位紧张局面 内外贸共享泊位增加“码力”
本报讯(记者 黄凡 通讯员 施宽)近日,一艘长98.6米、载重5000余吨的大型内贸船舶“恩赐21”号缓缓驶入中山港外运码头“共享泊位”靠泊,船上装载的上千吨海沙被分批装入小型驳船,随后被运至珠海、江门等地,用于当地工程建设。
据中山港海关12日介绍,“共享泊位”是中山港海关近期推出的一项新举措,用以解决内贸船舶泊位较短、靠泊作业困难的问题。据了解,中山港外运码头的6个泊位中, 2个内贸泊位原先设计较小,而疫情后出口转内需增多,内贸泊位常常无法满足船舶作业需要,制约港口经营和业务拓展。
“内外贸泊位共享这个新模式帮助我们解决大船靠泊难题,盘活了泊位资源,提高了港口竞争力。”中山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客服部副经理刘向科说。
为支持港口发展,中山港海关主动靠前服务,创新推出“内外贸水岸泊位共享”模式,将紧邻内贸作业区的外贸泊位划定为内外贸“共享泊位”。同时,该关制定出专项监管工作方案,采取视频监控、随机抽查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实际监管效能。此外,为提高码头作业效率,中山港海关还建立了关企微信群,快速通过码头经营单位“共享泊位”内外贸切换申请,推行内外贸区域吊机、叉车等“设备设施共享”,确保内外贸泊位共享实现常态化,逐步完善优化口岸功能,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学生返校后,将宿舍内久置的棉被凉席拿出来晾晒。本报记者王云摄12日下午4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容文权手拉行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