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年年有 野泳仍不断 中山市部分野泳黑点依然有不少市民游得欢,屡禁不止之下该如何管、谁来管?
5月5日下午4时,大涌居民胡先生和邱先生相约前往靠近全禄村的西江护堤坝游泳解暑。游了大约40分钟准备上岸时,胡先生突然听到身后的邱先生求救,并眼看着邱先生身体下沉。胡先生拼命游上岸,快速找来竹竿搭救,但为时已晚。两天后,人们在附近水域发现了溺亡的邱先生。
这个悲剧前一天的5月4日,警方连续接到来自东升镇、三角镇、南头镇居民的3起溺水报警,有4人溺水失踪。
溺水之殇连年不休,原因何在?该如何更有效管理?本报记者实地走访部分野泳黑点,并采访公安部门、救援专家等,以求破解难题。
本报记者 卢兴江 见习记者 陈雪琴
原因分析
水底暗流涌动潜藏危机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蔡健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6月,根据中山溺水事故情况,水务局曾曝光了45个野泳黑点,溺亡事故从数量上确有减少,但是悲剧还是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野泳者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对险情判断不足。“有些水域,表面看起来平静,但下面却暗流涌动。不知水情的人下水后,容易被水下的水草缠住,有时也会遇到冷水导致腿部抽筋,造成溺亡事故。”
没有处罚权只能劝离
缘何野泳者很容易就进到水库、河涌?水库、河涌为何易发溺水或溺亡事故?曾在市水库水电工程管理中心工作的陈先生分析说,近几年来,水务部门非常重视对水库、江河的管理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完善防护,安装升级防护网、警示标识等,但往往是你这边刚刚查缺补漏,那边就遭遇破坏了,可谓防不胜防。水务部门固然对于河道水库等公开水域有监管义务,但对于“闯入者”没有行政处罚的权力,只能采取劝离、驱赶,可是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又进去了。
黑点走访
大涌镇全禄村西江边:
每天都有人
“破网”野泳野钓
6月3日,中山最高气温30℃。
下午3点我们来到大涌镇全禄村西江边时,堤坝上的冷饮小吃摊一个挨着一个,太阳伞的遮挡下,许多市民或穿着短袖或光着膀子,坐在椅子喝茶聊天。路的另一侧停有上百辆电动车与小汽车,数百米的堤坝俨然就是一个市民休闲广场。
堤坝靠西江一侧加装了两米高的墨绿色铁丝材质防护网,禁止游泳和禁止垂钓的标志高悬而醒目,有的防护网还设置有带刺的铁圈。不过,记者看到,防护网被撕开了一些口子,有人钻出前往西江游泳垂钓,对危险告示牌熟视无睹。
靠近路边摊位的防护网被撕开一道三米宽的口子,有人坐在防护堤上聊天,有人下到河床,在树荫下听涛、乘凉,更多的人则下到河里游泳,站在堤坝上抛竿钓鱼。西江河边连着有十多个防洪堤坝,每个堤坝上都有人,数了数,大致总人数超百人。难以理解的是,还有家长带着七八岁的孩子下到河里玩耍。询问其中三名野游者是否熟悉西江河的水情,均表示不知。
流动摊贩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个点游泳的人数还不算多,下午五点左右才是高峰时段,可以说百米河堤全都是人。但是不管哪个时间段,入夏以来,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游泳。
查询媒体公开的报道,只是这一河段,5年来,溺亡事故就不下10起,而且绝大多数为青少年,打工者居多。2011年7月15日,居民李国花12岁的女儿和邻居家13岁的女儿正是在这个河段溺水而亡,同村一名35岁男子紧急救援时,也被江水卷走。
五桂山秀丽湖:
溺亡事故地
市民仍在畅游
五桂山秀丽湖虽然没有被水务局列入45个野游黑点,但近几年来溺水事故也不少。2018年6月1日,两名少年来到秀丽湖游泳解暑,结果16岁的小王不幸溺亡。
6月3日下午,记者辗转来到小王溺亡的地点时,现场有一块告示牌写着:“禁止游泳 禁止垂钓”,两米多高的防护网被野泳者撕开一道两米宽的口子。站在缺口处望去,不远处仍有五六位市民在水库上游游泳。记者准备离开现场时,4名青年男子驱车前来,将车停在缺口旁,从后备箱拿出鱼竿,还向记者询问哪个地方适合垂钓或周边有无野炊的地方,对悬挂在一旁“严禁在水闸管理范围内游泳、钓鱼、玩耍”的标示牌视而不见。
问及是否听说过水库曾发生过多起溺水事故,一位男青年表示听说过,同时表示钓鱼不会有危险。
齐抓共管
溺水之殇连年不休,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悲剧重演?记者随后采访到相关负责人以及救援专家,请他们献计献策。
自觉抵制 莫靠近野泳“黑点”
大涌公安分局旗南派出所副所长杨永新:
大涌全禄村西江一带是我们所的巡防重点,我自己也曾下到西江成功救人,也多次带队前往事发地巡防,劝导野泳市民,提醒市民西江河边水浅,但河中的水很深,垂钓和游泳都很不安全。我们掌握的情况是,西江大涌河段最深的地方超过20米,由于采砂等原因,水下环境极其复杂,可谓暗流汹涌,险境重重。许多野泳者游着游着就沉下去,回不来了。市民一是提高安全意识,自觉抵制到西江野游和垂钓,二是夏季来临,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小孩,切莫靠近事故“黑点”。
善意劝阻 不当“局外人”
中山市户外运动协会会长
何文林:
自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水情变化多样,即便对水性好的人也存在致命的危险。而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野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患者,游泳就很容易诱发疾病瞬间发作。当然,野泳的隐患除了家长和学校开展教育外,也应该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遇到未成年人在池塘、水库玩水,应马上劝,不当“局外人”,要知道,一句善意的劝告,就能减少一次溺水事故。
量力而行 不盲目施救
中山蓝天社会公益服务队队长杨伟华:
近几年来,我曾和队友们参加过多次溺水救援,但遗憾的是,很多救援因时间差徒劳无功。对于防范溺水,我提几点建议:从中山近几年野泳导致的溺亡事故分析,青少年人居多,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建议用人单位防溺水宣传教育常态化;从每年发生的水域事故情况看,鱼塘和水库是溺亡重灾区之一,水利管理部门应不厌其烦查缺补漏或升级防护措施;从多起溺亡事故分析,许多都是救人不成,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所以施救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施救,立即求助并及时报警是上策。
事故回顾
少年儿童 溺亡事件频发
近期,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分别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件,多名学生溺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2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举一反三,多措并举,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实际上,预警的必要性在中山早就得到验证。近年的暑期,中山都会发生少年儿童溺亡事故。
2017年8月19日下午1点28分,小榄工业大道绩东二路段发生一起少年落水事故。小榄消防大队赶到与现场群众一起搜索,遗憾的是,找到小孩的时候,小孩已经溺水身亡。
2018年6月3日下午,一少年在南朗镇南塘水库游泳时不幸溺亡。 溺水者裴某16岁,河南人,事发时刚来中山打工。
2019年8月19日6时40分,横栏镇指南村粮仓后面鱼塘,一名陆姓男孩溺水而亡,而父母正是塘主。在老家广西读书的男孩暑假来横栏玩耍,不幸再也无法回到课堂。
2020年第2号预警发出后,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迅速将预警在全市各中小学转发,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各镇区教育部门也积极行动,比如港口镇,5月13日上午,民主小学、民主社区、东街派出所、民主小学家委会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确立了“联防、联动、联治”治理机制。
他山之石
东莞:警示牌+防护设施+专人巡查
和中山一样,东莞也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城市,溺水事件也曾频频发生,而该市为此采取了系列举措。其中,东莞多个镇出台了防溺水方案,如《塘厦镇防范学生溺水专项工作方案》。东莞防溺水的经验是,设置大量警示牌,在各个山塘水库、河流、湖泊等区域树立标语,禁止下水游泳;在事故多发段设置密集的防护设施,有些河段甚至被直接封死;专人巡查必不可少,一到暑期,东莞会安排大批治安巡防员在重点河段巡逻,发现有人在河边逗留,就会提醒他们水深湍急,切勿下河游泳,尽可能劝导离开。
新闻推荐
为高原孩子捎去爱心 中山援藏医生给当地两所幼儿园送去同事们捐赠的学习用品
本报讯(记者周映夏通讯员阚丽娜)每当走在大街上或者去到山区,总希望为这里的老人家多义诊几次,为这里的小朋友增添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