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酒楼老板郭钜有变身“蔬菜配送员” 送出新鲜蔬菜 收获“邻里和谐”
本报记者 陈伟祺 实习生 赖琳
■向邻居免费派送蔬菜1000公斤
6月24日上午,乐新园酒楼宾客盈门。郭钜有接受采访时,特地捧起一束番薯叶向记者介绍,这是他自己农场出品的无公害蔬菜,疫情期间向邻居免费派送1000公斤。“蒜蓉炒番薯叶是我们的招牌菜,疫情前每天用量不过15公斤,现在每天多达75公斤。”郭钜有说,酒楼恢复营业后,不少接受过帮助的街坊都来“撑场”,番薯叶成为了必点菜式,感觉经过这次疫情后邻里之间更友爱和睦。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蔬菜是必不可少的。疫情期间,小区纷纷实施严进严出的防控措施,郭钜有见身边的人买菜变得十分不方便,自己经营的餐饮业也受到影响被迫停业,于是他决定向小区居民免费派发自家农场的新鲜蔬菜。
从1月29日开始,郭钜有每日早上6点起床,驱车一个多小时、行驶55公里路往返于东区和东凤之间。“由于疫情,农场里仅有2、3名本地工,我也得下地帮忙采摘、装车,11点左右送回市区。”第一天郭钜有准备了50公斤新鲜蔬菜,但当他打听到需求量越来越大时,便立即加量,最多一天免费送菜100公斤。
连续11天的不辞辛劳,郭钜有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邻里之间的和睦友爱。“我把菜放在保安亭,离开时会看到有街坊戴着口罩、隔着栅栏,给我竖拇指点赞、抱拳致谢,心里顿时就暖暖的,也鼓舞我继续坚持下去。”虽然一份蔬菜并非什么珍贵的物品,但这份温情却润物无声。
“在特殊时期能吃上一口免费、新鲜的蔬菜,真的很暖心,多亏了郭生,他是一个大好人!”居民王丽宁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郭钜有得知有居民在坐月子,还贴心地送上自养鸡、鸡蛋、水果等,“这么多年来我对他的印象是:不计较得失,热心肠帮人。”
■潜心经营“烹”出诚信“生意经”
有小区业主算了算,蔬菜市价、运输费、包装费、人工等费用,郭钜有每天送菜至少要耗费1000元,再加上酒楼停业,人工和租金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郭钜有说:“这事一码算一码,无论花费多少钱、占用多少时间,只要有能力,免费给大家送菜上门,我就必须要做到。”
从事餐饮业25年,回忆起创业史,郭钜有不胜感慨。郭钜有白手起家,从一家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粥档做起,最困难的时候一天下来只赚1块钱,“我不甘心,不但要坚持,对自我要求也高,必须保证顾客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都是品质过关的。”一直秉承质量至上、诚信经营理念的郭钜有很快就有了一大批“回头客”,仅半年时间,粥档发展成有声有色的大排档。从此以后,郭钜有的餐饮事业越做越大,初心却始终如一。
“我有一个心愿,想邀请中山援鄂医护人员来我们酒楼用餐,以示敬意与感谢。”郭钜有表示,他要用30多年经营餐饮的品质与信誉,给医护人员提供最有诚意与心意的出品,让他们感受到中山餐饮人的温度与敬意。
新闻推荐
6月23日下午,由市安全委员会组织主办的2020年度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事故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在三角镇中山市宝科化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