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提高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中山市石岐中学 黄艳欢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作出了规定,并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明确要求。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外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对阅读名著的观念淡漠。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这是一个值得师生重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中使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平台等措施,能够很好的完成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微信公众号,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数量
每学期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四部甚至更多的名著阅读,但是教师根本没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阅读名著。
在我的公众号“欢欢教你学语文中”,每教一部名著我首先会把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艺术特色图文并茂的发布在公众号上面,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我会发布一些考试会反映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章节以及一些生动有趣的章节,通过局部章节的阅读激发学生看完整本书的欲望。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也会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与名著阅读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如“清玄读书会”,学生关注公众号就可以听读经典故事,又可以自己朗读上传。通过这些拓展阅读的方法,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数量。
●利用动画制作微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最受儿童欢迎的儿童文学样式之一。将动漫引入名著的微课,会对学生审美器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进而打开学生审美器官的通道,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强烈的审美体验之中。
这个学期我录制了4集《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微课,分别介绍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以及沙僧的性格特点。在每一个微课里面,我插入了与主要人物有关的、中考常考情节改编而成的动画,比如与孙悟空有关的《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与猪八戒有关的《高老庄招亲》、《智激美猴王》,与唐僧有关的《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逼婚》等动画,生动有趣的动画,老师不需逐个来讲解学生就能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微课里面,我还布置学生阅读其它章节原著。而在微课的结尾,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原著与动画的异同。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动画和文字描写的出入以及优劣,这对加深学生印象、把握文章细节有很大帮助。
其实在中考的必考名著当中除了《西游记》有动画外,《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都是由名著改编而成动画的。以动画为切入点,诱导学生自主地阅读名著,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从动画迷变成了书虫,学生说起名著知识滔滔不绝,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借用UMU互动平台加强师生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既要重视学生阅读“数量”的提高,又要重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将正确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积累应用,让书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UMU互动平台的出现,无疑为提高学生名著阅读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在UMU互动平台发布了阅读计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平台打卡积分,激发学生线上线下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分享读书心得,点评同学的发言,师生之间也可以互动交流。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利用UMU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建立班级的阅读群,指导阅读方法,反馈阅读情况,表扬阅读排行榜靠前的同学,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推进学生的名著阅读。
运用互联网开展网上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等策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思维,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新闻推荐
中山市困难帮扶中心(刘蓉蓉教育帮扶中心)挂牌成立 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可获不低于8000元助学金
揭牌仪式上同时还进行了支票交接。本报记者王云摄本报讯(记者徐钧钻通讯员钟民轩)19日上午,参加完中山市困难帮扶中心(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