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改革加快推进,超千事项全流程一网通办 审批新速 向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迈进
2019年,中山全市平均办税时间同比缩短51%。图为市民在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自助办税区进行办税操作。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优质的纳税服务,专业的税收征管,我觉得这就是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明阳在中山发展已14年,从1家小企业发展到员工过万的集团企业,离不开政府部门,包括税务部门为我们企业发展所营造的优质营商环境。”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中山营商环境如何?用数据说话。线下,仅企业办税这一项,时间持续压缩。2019年,中山全市办税服务厅平均等候时间同比下降25%,平均办税时间同比缩短51%;线上,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推进,95%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超1000项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
面临着新起点上营商环境的迭代升级,中山深化改革再出发。
●南方日报记者廖冰莹吴帆
A政务数据共享企业享大数据福利
近日,中山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下称“中山12345”)优化服务,开发建设政企通智慧服务系统。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堵点、办事环节不合理不顺畅、政策信息不了解等问题,都可登录中山12345政企通系统“一站式”解决。4月29日,中山12345新打造的政企通系统在中山市板芙镇试点运行,该镇企业率先品尝“头啖汤”。
政企通系统有效突破了此前中山12345热线平台服务对象和方式的局限性,将服务对象扩大至中山市各大、中、小型企业,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企业信息统一管理、企业诉求跟踪督办、企业画像精准识别、惠企政策定向推送、导办代办贴心服务等功能,建立“诉求受理、协调转办、导办代办、督查督办、考核评价”5项服务机制。
伴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今后,利用大数据为政务部门提高行政效率,缩短企业办事时间的举措将在中山持续升温。
铁腕改革,中山在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上做文章。
除了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企业开发“一站式”政企通系统外,中山各个部门的海量数据如何共享,才能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全面提高行政效率?
近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山市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务数据管理,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利用。中山将形成市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实现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交换、有效应用。
“以前A部门需要获取B部门的数据,需要发函获取授权后才能使用,现在根据《办法》,属于无条件共享类的政务数据,政务部门通过政务大数据中心直接获取。在特定条件下,大大减少数据获取的周期。”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字政府办公室负责人黄嘉宏说。
政务数据不仅在政务部门间流动,企业也能享受到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政务部门应当通过政务数据共享获取的材料,无需行政相对人提交,这将大大促进减证便企、实现政务服务向精细化的转变。
利用大数据,中山政务服务也驶入了“高速路”。
B未来“刷脸办事”项目落地更省事
2020年为中山的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今年的中山“3·28”迎来了开门红,招引到52个招商引资优选项目,实现近550亿元的投资总额。
项目来了,服务如何跟上?这考验着中山这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底气。
今年中山“3·28”以“及时落户”为原则,签约项目均经过前期充分论证。截至目前,52个项目中有27个项目已动工或年内动工建设,其他项目已进入建设方案设计、土地指标配置等落地关键环节。至于此前引进的重点外商投资项目,以板芙智装园ITO高纯度靶材项目为例,从去年6月17日项目签约,到12月20日取得施工许可证,落户仅用时半年。
项目的快速落地,得益于去年中山所作的改变。2019年6月,市政府成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专项协调推进项目落地,印发《中山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规则》《中山市重大项目审批(策划)事项汇编》等文件,经过半年努力,协调解决理顺项目准入、优化供地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等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前期审批时效大大提升。
尽管中山项目落地前期审批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今年中山想让项目落地上“高速”,依然有着不小的挑战。5月26日,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全年安排242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56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1.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审批提速攻坚""集中开工攻坚""竣工投产攻坚"三大行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被写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项目加快落地上,中山依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推广“刷脸办事”应用。以数字政府建设为主线,多维度嵌入人像识别、眼膜认证等科学技术,将窗口服务和自助服务升级为“指尖服务”。届时,企业、群众办事将更加方便。
“凡政府部门出具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凡政府部门可交换的数据不再要求申请人填写”“凡是纳入电子证照库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该局还将坚持以上原则,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三少一快”(少填、少报、少走,快办)改革。包括项目落地建设相关审批在内,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明确细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间等,不断减少申请人填写材料、提交材料。以“机器换人”为切入口,不断推动业务系统自动审批替代人工手动审批。
不久的将来,中山市将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让“群众跑腿”转向“数据跑路”,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C企业办照1个工作日内办结
在营商环境方面,中山是商业往来十分活跃的城市。截至今年4月,中山活跃着超过42万户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的提升,持续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热情。
取消诊所设置审批,有关机构可直接申请办理执业许可;旅馆开设申请人承诺符合条件并提交材料的,可获当场审批……近日,中山市政府出台《中山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涉及24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
中山从2018年起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选取火炬开发区作为改革试点。与此前试点改革相比,本次改革工作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将扩至全市范围,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
按照《工作方案》,中山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制度,首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涉及24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中山将以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对上述事项进行改革。
目前,中山企业设立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智能化零见面“指尖办照”,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用工和参保登记)平均时间压缩至1.47个工作日。其中,个体户办照做到即来即办、企业办照1个工作日内办结。
此外,在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山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建立“一件事”联办机制。围绕“办成一件事,只需跑一次”的目标,中山推出开餐馆、美容店、超市、诊所、书店等主题式服务,将企业、群众到不同部门去办的“几项事”,变成统一受理、一次办成的“一件事”。据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我要开餐馆”等生产经营类,“出生”等便民服务类、“村民建房”等投资建设类“一件事”服务在内,中山目前梳理完成首批75个“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形成66个“一张图”全流程导办指南,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山“一件事”目录体系。与此同时,中山已开发完成“一件事”成果展示信息化平台,将“一件事”成果投入自助办事移动终端展示应用,提供办事咨询、指导、填表、公示等全流程智能服务。
“企业有未来,中山才有未来”。今年是中山“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叠加疫情的发生,加大稳企安商力度,不遗余力关爱企业、服务企业、扶持企业,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正如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山将逐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注
政协委员为服务“项目落地年”建言
最大限度为市民解绊为企业松绑
“近年来,中山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频出,不断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广深等城市,中山仍有一定差距。我相信随着政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山终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5月26日,中山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闭幕,中山市政协委员刘松钦表示对中山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截至当日16时,大会收到委员建议347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其中,关于优化中山营商环境的建议屡见不鲜,委员们不约而同建言献策,不少委员是企业董事长、公司骨干,足以展示他们对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迫切渴求。
其中,关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们分别从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创新融资方式、制定高端人才政策、组建用工共享平台等方面提建议,渴望为暖企惠企持续升温。
“建议中山探索建立"容缺审批"制度,有些事项可先办理、后补证明,最大限度为市民解绊、为企业松绑。”民革中山市委会委员、中山翠亨新区公建局副局长周礼坤向大会提交的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深中融合发展》的建议。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山全面实行“容缺受理”,相较以往便民了许多,但还无法做到“容缺审批”,仍然要等材料补齐再进行审批,在这方面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将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年”。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资金瓶颈仍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企业缺乏土地等足够的抵押物,中长期融资无法解决,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中山市政协委员杜姬芳希望中山能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创新融资力度、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低成本(年息10%以下)、中长期(3—5年)的融资产品。另一方面,纾困资金的使用渠道应该多元化,资金可以考虑采取并购方式,入股到企业,共同发展。
市政协委员、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守金关注的是人才问题。林守金认为,今年中山推出稳企安商20条政策,振奋了中山企业的信心。但客观而言,中山仍存在创新不强、高质量人才缺乏、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其中,中山出台的一些人才政策,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比较受用,而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人才政策较少且难以落地。他希望中山继续优化营商和人才发展环境,制定超常规、个性化的高端人才政策。
“另外,中山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过于稳健。”林守金认为,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由于缺乏支持会错过不少登陆资本市场的时机。希望中山能不拘一格,创新政策,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支持与培育,实现超常规发展。
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东陵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刘亮表示,作为一家外贸型企业,一季度公司销售规模和盈利降幅较大。公司积极采取措施,生产自救。调整市场结构,4月起公司各方面情况逐渐稳定,实现扭转。
关于促进企业发展,他带来了3条建议。第一,企业每年用工都会碰到较大的困难,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用工成本较高。他希望政府层面组成用工共享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协助企业发展。第二,建议加大对外贸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除了退税政策外,可以在关务费用、物流费用等相关费用上予以补贴、减免,助力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第三是扶持本土品牌。中山企业“星星多月亮少”,本土知名品牌不多,希望能出台直接有效的品牌扶持举措,帮助企业提高品牌溢价能力。
委员们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中山企业关切的重大问题,建利企之言,献发展良策,充分展示了政协委员良好的精神面貌。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等高端要素流通,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撑。中山,正向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迈进。未来,这将成为中山敞开胸怀、吸纳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的“金钥匙”。
2019年营商环境改革成效
“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优化调整下放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事项276项
◎推进小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承接省赋予县级行政职权325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全面推进“一窗通办、集成服务”,7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投资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社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减至60个工作日内
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企业设立、印章制作、申领发票可100%网上办理
◎全面实施第一批全国“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建设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申报审批平台和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平台
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大
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高效
◎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省信用联合奖惩试点城市,联合奖惩系统嵌入政务服务网,实现“信用奖惩、一键搞定”便捷模式,推动跨部门与跨领域联合奖惩应用
◎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负109.7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发放“助保贷”5.3亿元,办理过桥融资贷款170.1亿元
◎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累计直接融资额832.2亿元
新闻推荐
又一提效降费通关作业新模式在中山开展 “船边直提”货物昨顺利通关
本报讯(记者黄凡通讯员施宽)5月27日9时30分,一批满载进口打印机碳粉盒的集装箱随船抵达中山港外运码头。收到海关的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