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拓展空间 谋划高端产业发展走廊推动产业升级重振虎威 市人大代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统筹/本报记者 黄启艳
文/本报记者 黄启艳 李玮玮 李丹丹 图/本报记者 文波
■串联重点产业集群 谋划“深中高端产业走廊”
马驰等10位来自古镇镇的市人大代表提出了规划“西部深中高端产业走廊”的建议。建议认为,中山市迎来“双区驱动”战略实施和深中通道建设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未来四年投入1500多亿元打造交通枢纽城市,中山可以沿深中通道、深岑高速、中开高速、深茂铁路和古镇快线-北外环-火炬快线(世纪大道)等铁路、高速、快速交通,串联东部组团、中心城区和西北组团多个重点产业集群,构建长达50公里的东西走向产业发展带,建议市政府牵头集中力量将该产业带打造为“深中高端产业走廊”,进一步提升全市域的高质量发展。
他们认为,古镇属于西北组团产业重镇,灯饰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良好,可以成为“深中高端产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古镇将融合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含灯都产业新城)和中山市产业平台(古镇园),拟规划24平方公里“西部深中高端产业走廊”,主要承接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智能制造产业,与东部组团、中心城区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将以古镇为中心的灯饰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精、做强。建议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精准施策,给予古镇产业平台建设、建设用地规模、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各方面的支持。
■拓展产业空间
加快重点项目和平台落地
市人大代表、小榄镇党委书记梁荣佳表示,小榄镇作为中山市西部工业重镇,起步早、发展快,但也因此造成了土地空间碎片化和空间不足的问题,产业升级举步维艰。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产业和平台带动,梁荣佳介绍,目前小榄镇与多个投资额大、效益高的重大产业项目签订了投资协议或达成落户意向,预计总投资超100亿元,产值超200亿元,将进一步助力小榄发展5G通讯、智能锁业、智能照明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动提升五金、注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但他表示,要吸引组团式、集聚式、全产业链式落地,就要解决发展空间的问题。今年小榄将着力推进低效工业园区的改造,目前已有2000亩低效产业园,建设不少于5000亩的工业发展战略平台,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瞪羚企业落地,把小榄园打造成为中山市创新科技集聚园区,实现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还建议,小榄已作为市级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试点,市级层面可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拓展西北片区产业发展空间。
市人大代表、民众镇党委书记李磊坚表示,民众镇将继续加大力度统筹镇村建设、追赶跨越、加快发展,首先是全力推进交通攻坚、项目落地、稳企安商“三个年建设”,积极配合开展交通路网建设,大力推进民众科创园的建设工作,建议市里支持民众科创园的招商、征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希望市里支持民众科创园解决资金筹集和配套问题,招商和建设人才引入问题,将民众科创园打造成具有战略性、牵引性、标志性的平台项目,成为中山重振虎威的又一有力抓手,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民众镇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动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谋划长远
化零为整打造共性品牌
市人大代表邓宇华表示,东凤镇被评为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拿到这样一块牌子,赋予什么内涵,就是品牌问题。东凤镇有很多小家电工厂,它们给九阳、苏泊尔、美的、海尔等国内大品牌代工,具备了扎实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不注重自有品牌的积累。他以自己公司的发展举例,马迅集团有限公司做电路控制产品,99%做出口,绝大多数是贴牌,从2018年起,公司在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上销售自主品牌产品,年销量翻倍增长,目前电商销售额占到公司销售额的15%。从制造业转型做电商成效不错,邓宇华说,其他企业也可以探索这条路。
现在,中山市多个镇党委书记、镇长直播带货,助推本镇产品销售,带动了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认知。邓宇华认为政府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立足长远谋划企业走品牌化之路,推动中山从制造大市到品牌大市转变。目前,东凤镇青年企业家协会正在探索镇内青企共同注册一个品牌,抱团推广共同的品牌,“化零为整”的策略降低单个企业推广成本。他也建议政府去和大的电商平台洽谈,推动中山品牌整体进驻,打造“共性品牌”。
■考虑企业需求
解决工业垃圾处理问题
市人大代表黎伟良提出,工业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目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一大困扰,政府没有专门的政策,企业只能靠自己解决。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希望也能够关注工业垃圾处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他认为目前工业垃圾处理技术已经具备,可以探索以组团的形式,如在污水处理厂里规划出一定的空间进行集中处理,既变废为宝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解决了工业企业的烦恼。
新闻推荐
中山华附第十六届体艺节“向祖国致敬·为时代喝彩”主题方阵展演。新建中的中山华附小学校区。中山华附是由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