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华附中考A率居中山市前茅 高考居全市前三
中山华附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市华附教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非营利性、全日制、寄宿制高端民办学校。
“世代办学、为国育才”是学校董事长陈振初先生办学的初心。十六年来,他只有投入,不取回报;礼让教师,奖掖学子,仁爱旷达,为学校的高端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以优良的校风学风,特色的校园文化,辉煌的办学成绩,成为百姓心中的“民办名校”!
学校高度重视“奖教奖学”
匠心打造“思维课堂”
学校坚持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励,2019年优秀学子奖学金总额达1136.44万元,累计发放奖学金逾8000万。每年对毕业班教师设百余万中高考奖,近年来连年为教师大幅度涨薪,鼓励教师扎根华附,有所作为。学校汇聚了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以及重点、师范院校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已形成了以专家、特级教师为龙头,高、中级教师为骨干,学历高、结构优、年龄佳、业务精、敬业精神强的教师阵容。
在全国名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学特级教师刘诗雄校长的精准领航下,中山华附积极倡导“人格至上,能力本位”的思维课堂、活力课堂。“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乐于实践。学校倡导“自学初探、合作共探、应用再探”的三探式学科教学,重点开展概念和原理的研究,把学生从低效的浪费生命的刷题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课后练”,指导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当堂落实,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每天都有收获,每月都有明显的进步。稳打稳扎的教学作风和全体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信念,实现了学校高考优投率、本科率连年攀高,保优率全市一流!
学校以丰富的科技、艺体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优质发展,培养大批优秀学子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深造。
小学异地新建
拟计划招收60个教学班
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市教体局、港口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山华附小学异地新建工作日前正有序推进。
新建成的小学总投资2.1984亿元,建筑面积33485.6平方米。拟计划招收60个教学班,共2700名学生,将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积极响应港口镇委镇政府的建议,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华师中山附小异地新建后,每学年招收港口辖区公费生3个班,满额后将共招收810名公费生,相当于为港口镇建设了一所小规模的优质公办学校。
在民办学校开设小学公费班无疑是中山探索公民办教育协同发展的一个积极尝试。这将为中山华附的规范办学、高端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文/张俐
制版:黄琼红 王娟娟 严文静
数读
2019年,高考优投率49.6%,本科率95.9%
2019年,中山华附中考、高考再创辉煌,中考A率达81.6%(全市A率为30%),居中山市前茅。
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42人,居中山市前三名,超过高分优投线人数为332人,优投率达49.6%,居中山市前三名,本科率达95.9%,王涛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小)学更名启事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小)学自2004年创办,对社会称总校,但实际是以“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小学”两所学校注册办学。
为确保今年附小六年级学生直升附中初中,经学校董事会慎重决议:将附中附小合并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这样既可以解决小学直升初中的问题,又可以实现小学中学教育一体化、整体高水平发展,合并后的校名为“中山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振华学校”,“振华”意为“振兴中华、为国育才”。更名后学校仍简称“中山华附”。
学校更名后,陈振初先生仍然是中山华附唯一举办者,与华南师大的隶属关系不变。学校办学地点、办学范围、师资队伍、招生对象、教学内容均不改变。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体制。特此声明。
校友忆华附
“中学时代起,我就主张劳逸结合,这种思想对现在的我来说也很受用。到了大学什么都是自己规划,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紧或者放得太松都不太好。我特别开心是在高中期间,华附就有超级多丰富的活动,而且现在我知道越来越多了。这让我在清华巨多的活动面前,也不会那么慌张。”
——黄景洋,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2020年被清华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同时录取
“中山华附是一所非常有爱的学校!对华附生活的另一大印象就是食堂的饭非常好吃,每天饭点一到,班上的同学都是跑着去吃饭的,我们称之为‘跑饭’。尤其是宵夜档,竞争格外激烈,毫不夸张地说,高中三年是我体力和饭量的巅峰时期,当然也是体重的巅峰……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高中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很满,除了基础课程外,还有竞赛课程!每次考差,跟班主任聊天都哭得稀里哗啦……但在大学期间很多次迷茫的时候,我都格外怀念那时候的自己,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可爱的师长、同伴,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陈舒晴,2015年考入四川大学,2020年保研至清华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目前就读清华大学博士一年级
“中山华附一直是我心里最感激的母校,带给了我太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从他们身上获取了最初的有关于人性温暖、严谨治学、理想抱负的种种认识。中山华附带给我最重要的品质是踏实认真。我从11岁走进中山华附开始,这种踏实认真的品质就逐渐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形成,到今天仍然是我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首先具备的品质,不管是求学、工作还是生活。”
——格桑卓玛,2013年考入香港大学,2019年考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博士
新闻推荐
6月爱眼月期间,中山爱尔眼科推出公益活动 为中小学生免费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
本报讯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记者从中山爱尔眼科医院获悉,在6月爱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