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狭窄的村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村民的怨声载道变成了好评点赞…… 三墩村变身记
文/图 本报记者 卢兴江
■昔日破旧狭窄的道路变成宽敞水泥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这是三墩村村民对村里正涌上街没有改造之前的评价。来到三墩村村委采访时,驻村干部,民众镇三墩村第一书记杨炜铭建议我们先到这条街上看看变化。“这条村道刚刚通车,可以现场感受一下。”
正涌上街位于三墩村委的西边,由于刚通车两天,水泥路面几乎一尘不染。道路虽然不算宽敞,但可以会车,有些村民已经在道路与河涌之间种上了蔬菜和花草。路边还安装了新款路灯以及用来发布通知的高音喇叭。
沿路往西走,有一处连接村道的小广场。林老今年70多岁,家人世代就住在这条街上。“去年之前,这条路又窄又破,有些村民把屋子甚至建在了道路的中间,小车根本就进不来。而现在,整条路的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林老说,现在村民们的小车可以直接开回家了。
■首次开会村民骂路骂了40分钟
站在木棉树下,杨炜铭给记者回忆了两年前的一次会议。2018年9月,杨炜铭和村干部组织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通知好大家中午1点到会,结果有些村民晚来了,于是早来的村民就开起了“小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骂这条路,整整骂了40分钟。
杨炜铭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新组建的村委来不得半点怠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村委牵头,三墩村帮扶工作组来到现场,开了一次协调会。说白了,就是谁出多少钱,谁来负责修建,多久修好,不能让村民等得太久了。
但修路并没有那么的容易,确定资金后,还需要设计、论证、招标,过程非常繁琐。群众看不到动工,有村民就找到杨炜铭:“这路究竟是修还是不修?”杨炜铭给群众看了市里的批文。好在去年底,施工人员终于到场施工,杨炜铭才算有个交代。
■党建引领,阳光下管理村务
2018年9月,三墩村被市里定为软弱涣散整顿单位,在市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和市人大、市交通运输局、中山电视台等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按照民众镇党委的部署,开展了整顿工作。
当年12月25日,软弱涣散整顿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确定了“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建设”和“破解"三资"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两个整顿立项。民众镇有关负责人说,实际上整顿的核心就是党建引领,通过建章立制,在“阳光下”管理村务。
三墩村有两块地,准备分给村民做宅基地,需要的人很多,会分给谁?村民都在看。村委新班子商量后,决定上农业农村局的“三资”平台,采用竞投的方式获得,所有三墩村的村民都有获得的权利。经过竞投,两块地终于“名花有主”。整个过程都是阳光下操作,村民们对党组织产生了新的信任。2019年对村“两委”班子民主评议的满意率从2018年的65%上升到2019年的96.49%。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慧通讯员钟仁)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今日开幕。昨日下午,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大会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