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提标、全面摸排、应保尽保……中山市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 “及时雨”解困难户“燃眉急”

中山日报 2020-05-26 07:29

大涌镇社工在疫情期间为困难家庭送上粮油蔬菜。板芙镇43岁的阿健因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2-3次。今年2月,因透析过程中接触了从疫情发生地返回的病友,他一家人需要接受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回想那段失去收入的日子,他说:“多得市、镇民政部门及市慈善总会提供的临时救助,我刚到港口医院隔离第二天,临时救助就到账,解了燃眉之急。”

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民政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部署要求,先后采取了全面摸排、及时发放和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等措施,为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兜牢了民生底线,下了一场“及时雨”。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钟民轩

图/受访者供图

一批边缘困难群体纳入低保

本月初,市民政局收到一封用白纸一笔一划誊写的感谢信。写信人珍姨表示,自己一家原本是小榄镇的低收入家庭,她独自一人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生活,日常都要靠亲戚朋友接济,生活很艰难。疫情期间,经过综合评估和低保调标后,她被纳入低保家庭。从无补助金到每月3000多元低保金的转变,让她的一家感到“如释重负”,“对生命有了希望”。

市民政局透露,珍姨所说“政策”主要包括市民政局今年4月颁布的《中山市2020年城乡低保标准及相关困难群众认定和救助保障标准调整方案》和省民政厅去年底印发的《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生活状况评估认定办法》。

前者将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050元/人/月调整为1100元/人/月,相应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在读(本科以下,含本科)学生、单亲家庭人员、重度残疾人、大病患者等分类施保项目每月按新标准440元/人增发分类救助金;后者则提出,照顾到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其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在核算时应采取更加灵活的综合评估。两个政策文件的“加持”下,过去中山像珍姨等一批不符合低保家庭标准的边缘收入群体在今年收到最低生活保障金。

1-5月发放低保金2732万,同比增幅48%

无独有偶,东区花苑社区70岁的娴姨养育着一个智力残疾一级的女儿。女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能离开半步,虽然有社区和志愿者帮忙,生活依然捉襟见肘。得悉女儿作为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纳入低保,领到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金后,她感动得写了封感谢信。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科负责人透露,疫情发生以后,市民政局以“四个到位”(摸底排查到位、生活保障到位、困难救助到位、防控措施到位)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疫情防控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一方面通过社区和社会工作者对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排,为有需要的群众及时提供防护口罩及御寒物资;另一方面则对疫情中的多种特殊困难情况进行了及时有效处理。

“有些过去是低保户,但在疫情中收入受到进一步缩减的,我们及时为其调增了低保金;还有的是过去不符合低保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条件、如今符合相关规定的,我们通过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及时办理。特别在上述两个政策释放出了利好,很多边缘困难群体都得到应保尽保。”该名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此次提标后,目前全市低保对象已从3月份的2764户5204人增至5月份的2807户5390人,1-5月份共发放低保金2732万元,同比2019年1-5月的1845万元,增幅达48%。

今年前4月发放临时救助金479万元

对于非双低家庭,又遭遇临时困难怎么办?还有临时救助。

2007年被诊断患有尿毒症、2009年换肾、2013年复发,阿健可谓命途多舛,靠透析维生。已过不惑之年的阿健和妻子育有一个9岁的女儿,两老年过7旬,全靠妻子一份2000元/月收入维生,闲暇时阿健和父亲会将种植的青菜拿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贩卖,帮补家庭开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段特殊的遭遇,让他一家“停摆”并接受医学观察,虽然阿健对防控措施表示理解,但对生计产生了担忧。正当其时,社区为他申请了市镇两级的临时困难救助,3000元的救助金在他入住港口医院时打到了账户上。“没想到效率这么高,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区在隔离期间对我们家也嘘寒问暖,送来慰问物资,我们很安然地度过了14天。如今妻子已经重新上班,我也一边接受透析,一边到市场卖菜,一家5口又过上了平淡的日子。”阿健满意地说。

市民政局透露,疫情防控期间,对享受救助政策后仍存在困难的困难群众、边缘困难家庭及非本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市镇两级民政部门做好了临时困难救助工作。其中,1-4月共向1993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479万元,为他们及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新闻推荐

中山市多所民办学校公布今年招生方案,招生计划、条件等各不相同 招生网上报名 超额摇号录取

本报讯(记者唐益)今天9时起,中山市初中新生入学信息登记正式开始。和往年不同,今年公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步招生,民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