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生公益服务中心港口站链接资源,为困难人群及其照顾者牵线搭桥 无线门铃成失能老人“求助神器”

中山日报 2020-05-26 07:40

居住在下南村的高龄半失能独居孤寡老人苏爷爷(化名)也申请了无线门铃的调试和安装。一个看似简单的无线门铃,能在困难人群及他们照顾者的支援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山市民生公益服务中心港口站社工近日借助一个小门铃开展第二期“邻家温暖支援活动”,成功为9户服务对象链接并加装无线门铃。“通过活动,我们既能为缺乏家庭照顾的老人和残疾人、未安装爱心铃的兜底民政对象以及无法得到24小时陪伴的困难人群提供求助方法,也能有效减轻照顾者的压力。借助无线门铃,真正实现对双方的帮扶和支援。”社工陈敏仪说。

文/见习记者 陈家浩 记者 徐钧钻

图/由受访者提供

■独居老人居家安全问题堪忧

“家住港口镇下南村的吴婆婆(化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之一,年近百岁的她患有帕金森症。由于不愿住在老人院,她长期都靠女儿李女士照顾。”陈敏仪介绍,吴婆婆处于半失能半自理状态,平日除了上洗手间外基本都卧床休息,但一天深夜,前往上厕所的她不慎从床上摔落并受伤,“尽管一个多月后康复出院,但这次意外还是使吴婆婆留下一些后遗症。”

陈敏仪说,“我们通过与港口镇慈善会的合作,为有需要的人群链接并加装无线门铃。只要轻轻一按,它的声音能传出100米左右,足以让附近的照顾者及时知晓情况并提供帮助。”

■技术背后仍需链接服务

说起小巧的爱心铃,吴婆婆的照顾者、同样已是老人的女儿李女士赞不绝口,“有了无线门铃,我就能在母亲有需要时及时赶到。”李女士表示,无线门铃的轻巧便利使得患有帕金森的吴婆婆也能轻松使用。“我们两家相距也就100多米,每当她摁动门铃,我都能很清楚地听见。这个门铃简单又实用,打满分。”李女士笑着说。

居住在下南村的高龄半失能独居孤寡老人苏爷爷(化名)也申请了无线门铃的调试和安装。陈敏仪介绍,同样是患有多种老年病的院外五保户,苏爷爷拥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他目前居住的房屋有些许倾斜、下雨时容易出现危险。“我们与家属也想了很多办法劝说苏爷爷搬走,但他听力较差、沟通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十分固执地要住在这里。我们只能和家属沟通,动员他们频繁看望老人,当房屋出现危险时也及时将他带离。”陈敏仪表示,由于担心老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危险,苏爷爷的家属此前每晚都定时前往探访老人。加装了无线门铃后,苏爷爷的家属松了一口气,表示能更方便、更安心地与长者相互照应。

陈敏仪表示,无线门铃比起爱心铃的使用率提升了很多,但如果照顾者的住所不在服务对象附近,就无法发挥作用。“我们将继续和慈善会联动,链接质量更好、声音传播距离更远的无线门铃给服务对象。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技术背后链接的服务让老人感到可信赖、可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为下一步我们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启发。”陈敏仪说。

新闻推荐

小榄举办了一场网红与企业的“相亲会” 企业现场摆摊 网红当面选货

网红现场参与直播比赛。本报记者余兆宇摄本报讯(记者隋胜伟唐益)一边是衣着时尚的职业网红,一边是力求打开线上渠道的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