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新的形势下,中山迫切需要构建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及创新发展能力,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建设“互联网+”大平台,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
中山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自有科研机构较少,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机制都比较滞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
平台构成要多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一项企业、政府等机构深度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金”全社会多方参与的产学研生态系统。要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等多方主体纳入其中,使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获得有效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平台构成要开放。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核心主体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可立足未来产业创新要求,跳出市域资源范围,通过互联网整合共享高端资源,链接国内外研究机构,可以联合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知名高校,让平台具备优良的基础科学和前瞻性技术环境,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创新大平台。
■发挥政府协调作用,保障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制订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大胆推进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领导制度改革、人才制度改革、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改革、政府科技管理制度与奖励制度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公共科技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领域信用制度建设。
二是为合作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融资渠道。健全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联合研发基金,专项研发项目经费,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诱导和支撑科技创新的功能,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要为合作团队购置实验设备、建设联合实验室,并提供小试、中试生产作业团队与工作间。
三是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技术转移平台。以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的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创新生态子系统,立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汇聚创新要素,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尽快在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文化旅游等关键产业领域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抓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组建项目研发团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靠人,最根本的是靠研发团队。围绕企业技术研发创新需求,组建企业自身研发团队,但光凭企业的团队,其研发力量有限,需要向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高校和研究院借力借脑,可以把大学与国家大型研究机构中的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作为合作对象,组建更有创新能力的项目研发团队。
高校的研究生团队以“课题制”方式和企业团队研发合作,既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又满足了研究生与导师团队还要承担教学及其他任务的需要,以科研课题共同攻关研究为抓手,通过企业和博士硕士团队的强强合作,推动企业研发创新。
企业的科研项目从市场生成,由企业项目对接高校课题,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机制,将相关的创新参与主体连接起来,打造从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大批量生产的完整创新链条,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挥项目研发团队在产业创新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一、招标人:中山市红旗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二、项目名称:龙河湾花园三、招标内容:龙河湾花园前期物业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