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管”到底 万户灶头“气”贯通 去年10月人大专题询问会后,中山市14个居民小区近万户加装了管道天然气,瓶装气监管等工作也稳步推进
据了解,人大专题询问会后,各镇区共完成14个居民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工程并具备居民报装条件,完成改造约9605户。1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曾在专题询问会上提问的询问人及市人大代表,前往石岐区天明小区、东升镇丽城花园视察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情况。
文/本报记者 陈慧 李丹丹
图/本报记者 文波
市民用上“顺心气”
监管仍需加把力
据了解,人大专题询问会后,各镇区共完成14个居民小区加装管道天然气工程并具备居民报装条件,完成改造约9605户。今后将按“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力争3年对全市范围内80%未安装管道天然气的居民小区完成加装工作并达到居民报装条件。计划2020年完成老旧小区燃气改造红线外配套市政府燃气管道约29.8公里,完成未配套管道天然气居民小区加装天然气工程约2.1万户并达到居民报装条件。2020年后,以每年改造2.8万户的速度加快建设并达到居民报装条件。
但在管道铺设中,也被一些因素拖慢了推进进度。企业和市民希望在人大的监督推进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天明小区:用气省了一半费用还更方便
“以前两个月就要用一罐液化气,每瓶价格110元上下,加上送气费,每个月用气平均60元。”住在天明花园C区1梯201户的关阿姨告诉记者,自从今年春节前小区完成管道天然气改造,每个月省了不少钱,“上个月的燃气费是31.09元,节省了一半的费用。除了省钱,最重要的是安全、方便,以前用瓶装液化气每次最担心就是快用完时,怕撑不够一顿饭煮熟,而且送气时家里得有人专门等着,遇到春节等假期还得排队等候,现在只要用手一拧,气就来了,很方便。”
天明花园C区共有101户,去年完成管道天然气铺装后,已经有31户开通了天然气。
中山港华燃气副总经理王骏介绍,天明花园C区在改造时得到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业主开通天然气需支付2380元的安装费。
据介绍 ,中山港华燃气2020年计划完成13个旧小区的燃气管道加装工程,改造户数约7000户。2020年后,中山港华燃气将以每年9000户的速度加快建设并达到居民报装条件。
人大专题询问后,老旧小区加装燃气管道的困难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王骏说,现在多项审批流程简化,民意调查和公示也在社区的协助下得到顺利进行。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导致老旧小区的管道燃气改造工作推进缓慢。如地下管网施工,一些业主或物业公司以影响出行、有噪音影响休息、管道燃气危险等原因,不大支持。一般情况下只能采取道路分段施工、午晚餐时间及节假日均停工,施工进度缓慢。这些问题,希望在人大的监督推进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丽城花园:居民报装率接近七成
东升丽城花园是东升镇较早的住宅小区,小区建成时燃气设施还不完善,居民一直使用瓶装液化气。为了保障能及时用气,有些业主家里购买了两罐瓶装气,在一瓶气用完后,自己转接另外一瓶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住在丽城花园的彭女士告诉记者:“原来我们家用瓶装气一个月大概160元,现在用天然气80多元就行了。”
丽城花园有1153户业主,已经有700多户用上了天然气,报装率接近七成。
“这个报装率是非常高的,在改造之前我们征求了业主的改造意愿,这个小区居民改造意愿比较高。”中山公用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州表示,公司将旧小区加装天然气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做。围绕推进这项工作,中山公用燃气成立了旧小区开发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负责统筹跟进,分期开发,以点带面,模式复制,稳步推进。另外,对于改造小区前期进行详细调研,收集楼龄、户数、入住率、人群类别等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台账;选择各类别的样本小区,从价格、安全、环保、便利等维度进行消费偏好调查,对台账信息加工后选取试点开发寻求突破口。
据了解,2019年中山公用燃气完成了11个旧小区约10017户的天然气改造,完成12个小区的设计方案。2020年力争实现再改造旧小区2万户的工作目标,同时加大市政管网的投资力度,在现有每年投资60公里的基础上每年再增加30%的工程量,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旧小区天然气改造,计划在2023年内将气化率由25%提升至36%。
其他问题的改进情况:
●出台文件让报批有据
首先中山市为尽快解决市政燃气管道报批报建依据问题,通过加快推进《中山市燃气工程专项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统筹全市城镇燃气近远期发展;通过编制中山市近期燃气工程建设规划,有效解决市政燃气管道报批报建依据问题,并指导中山市域天然气管网系统优化及旧管网升级改造;同时多次召开燃气工程规划及管道天然气报批报建问题座谈会,解决管道燃气报批报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供气站设置意见正在制定中
其次,针对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紧张问题,市住建局正制定《中山市关于规范燃气便民服务部设置的实施意见》,通过正规燃气经营企业的服务减少燃气安全隐患,降低燃气使用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部门有效监管。
在燃气管理工作中中山市还要引入诚信机制,规范燃气经营行为。市住建局今年还制定《中山市燃气企业诚信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另外还计划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燃气经营企业服务进行全程评价,将燃气经营企业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目前已经完成第三方机构评价初步方案及制定《中山市燃气经营企业考核管理办法》。
●拟建立瓶装气“身份证”监管模式
此外,中山市还将加快城镇燃气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执法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拟在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及液化石油气销售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督管理效能,目前将古镇液化石油气公司充装站作为试点,视频监控硬件设施已安装完毕,准备接入监控系统试运行;同时加快液化石油气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液化石油气瓶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瓶装气“身份证”监管模式,通过对气瓶溯源管理,进一步压制“黑气”生存空间。
●“先付费再用气”问题逐步解决
针对广大用户关心的“先付费再用气”问题,中山港华燃气相关负责人表示,IC卡燃气表推出时主要是解决当时上门抄表问题,基本上用户集中在2012年至2015年前后,后来远程机械表投入使用后,居民可自主选择IC卡燃气表或者远程机械表。“今后在安装的时候,也会咨询业主意见,许多用户也选择IC卡燃气表,如出租房屋便于计数等。”该负责人表示,IC卡燃气表和燃气具一样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0年,到期后用户可选择免费更换为远程机械表,如果未到使用年限,用户想更换IC卡燃气表需支付更换费用。
为解决IC卡燃气表充值不便等问题,港华燃气IC卡网上冲值功能已经经过测试,“线上充值,线下圈存”计划于2020年5月中下旬开放。同时,为了更好地返惠于民,中山港华燃气IC卡燃气表居民用户从2020年1月1日起到中山港华燃气各个客户中心充值,单次每充值200立方米天然气,即赠送5立方米天然气。截至3月底,共有约3600户居民已享受到赠送优惠,赠送燃气22420立方米,约77400元。另外,在其他自助点或者网点充值的客户也能享受该优惠,但是需要携带IC卡及充值小票到客户中心处领取赠送燃气,IC卡用户赠送天然气活动将持续进行。
延伸阅读
发挥人大议事监督实效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法定方式。专题询问的主题则更加集中,监督更有针对性。专题询问的出现,是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的积极探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依法做好询问工作,对于发挥人大议事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首次开展了关于中山市城镇燃气管理工作专题询问后,人大环资工委这大半年一直持续跟踪,督促落实相关的工作推进。他们把专题询问的情况以审议意见的形式交给市政府,由市政府来研究落实,住建局和燃气办公室对中山市燃气管理的工作进行全方面梳理并建立工作台账,并督促整改。此外,市人大还组织代表到小区、企业对燃气管理工作进行视察;针对老旧小区加装难、瓶装气供应点布局不合理等重点问题开专题调研会。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刘浴平就曾到天明等多个老旧小区走访居民,了解情况。在调研中她发现,居民比较关心的是初装的设施费用会不会很贵,原来的热水器和燃气灶是不是都要更换等问题。她把这些热点问题反映给住建局和燃气办,大家再从居民的角度去想去制定办法。
东升镇公用燃气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店,办事的柜台旁边的墙上悬挂着三个大表格。居民用户口报装通气流程、服务承诺目标、中山公用燃气有限公司收费标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保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程禹斌说,这些就是人大专题询问后,企业改善增加的规范服务。经过深入调研,他了解到群众对收费和服务质量不满意,因此提出了询问。此后,他一直在关注服务质量的整改落实情况。
目前,中山市燃气企业在规范收费和规范服务上进行了整改。如要求企业在交易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标价牌,做到明码标价,同时重点查处燃气经营企业不明码标价、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收取未标明费用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梳理燃气经营企业延伸服务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出台了《规范管道天然气延伸服务收费项目的通知》。政府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燃气经营企业的服务进行全过程评价,健全燃气投诉与纠纷处置机制,对燃气用户的投诉切实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进行处理,并做到定期跟踪问效。
程禹斌说,这充分体现了市人大监督工作的惠民理念,“也让我们代表亲身感受了全方位履职的意义和价值。希望职能部门今后进一步加强对中山市燃气行业的监管,让市民用气有更多的舒适感和更高的满意度。”
市住建局副局长黄民强表示,人大的监督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种强大推动力。“燃气管理涉及住建、市场监督、物价等多个部门工作,通过人大的专题询问,使各个部门扭成了一个合力,要把这个民生工程推上一个台阶。我们非常支持人大工作,也希望人大能多向我们反映市民的需求和热点。”
新闻推荐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明显进展,中央和地方层面针对房地产行业纾困性政策逐渐发力,3、4月以来房地产供需两端开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