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用AI修复百年前“北京vlog”
网友们惊叹道,这简直就是“100年前的vlog”,短短10分钟却信息量巨大。5月10日,记者联系上这段视频的修复者大谷,1991年出生的他是纽约独立游戏制作人。
为何修复
看到视频里熟悉又陌生的画面时很激动
视频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好奇与兴趣,修复者大谷受到了很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以至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沉浸在震惊中。他说,完全没想到这段视频会到刷屏的程度,而且看了大家的评论,他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大谷告诉记者,他是独立游戏制作人,接触老视频修复纯属偶然。因为美国疫情,他和女朋友已经宅家两个多月了,一直在学习技术,他搜索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人民日报之前上传的这段老北京视频,里面人物看着镜头的部分让他十分有感触,“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1991年出生的大谷是北京人,家住在虎坊桥,小时候经常到前门去玩,再一路走到王府井、中山公园,所以当他看到老视频里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画面时很是激动。不过这段老视频是黑白默片,而且帧数低到只有6帧和10帧,所以画面中,人物速度快且卡顿,很不流畅,“恰好我很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就心想着是不是可以给它做个上色、补帧和加声音呢?就这样,我就开始修复了。”
如何修复
用三个AI程序进行补帧、扩分辨率、上色
说到人工智能修复,大谷说他前后花了7天时间,一共用了三个AI程序,大致分为补帧、扩分辨率、上色三个环节。比如补帧,补到了60帧,简单说,原来一秒钟时长里只能出现6到10张照片,现在可以出现60张,这样画面细节就更多,人物行动在视觉上就正常了,“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补到120帧了。”
说到上色,记者表示,其实看完视频,也没能分辨出人物各自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对此,大谷笑说,因为这套人工智能AI是欧美网友开发训练出来的,对蓝天绿草这些常规颜色的识别没问题,但“它”对北京的传统服饰和墙的颜色并不了解,“我朋友把故宫的老照片放进去,让它上色,结果出来棕色的墙。因为欧美建筑里没有红墙,它的数据库只有棕色墙,所以就"猜"是棕墙。”
大谷进一步介绍说,人工智能AI肯定没有人工修复来得精致,去年国庆节4K修复版电影《开国大典》让大家看到的彩色开国大典,是600个艺术家奋战40天的成果。而人工智能还只能是个“大概”,它可以帮助节省时间,但做不到历史精确,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学习。下面,大谷会进一步训练它,让它多加学习中国文化,不过这得要花上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而且电脑设备也要升级。
关于增添的音效,大谷透露,视频中人来人往的街头,能听到北京最富特色的吆喝声,配的是京韵大鼓名家阎秋霞和骆玉笙的作品,都是老北京历史文化录音。他不是强行拼凑,而是讲究左右声道的细微调整,这样更有代入感。
修复效果
瞬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1920年的北京
这样一来,老视频中原本色彩单调、轮廓模糊的人影变得面目清晰,动作流畅,加上后期逼真音效,瞬间让大家穿越回1920年的北京。
“一旦有了颜色和声音,大家对影像的理解也就完全不一样了,信息量变大,风土人情味也出来了。”大谷介绍说,他把老视频也放到了网上,对比就会发现,老视频中的很多细节、人物动作,甚至大家热议的几组礼仪动作,都容易被肉眼忽视。比如有个人躲在树后面偷偷看摄像镜头,这被网友截成了“暗中观察”表情包,而在老视频里这就是一个瞬间,根本看不真切。
这次刷屏,让大谷还收获了很多感动,他说,不少网友给他发私信表示感谢,一位网友把他修复的视频给太姥姥看,让太姥姥想起了年幼时光。
大谷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做老视频修复,后续或许会出一期视频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同时还会继续做科普视频,向大家介绍新鲜好用的AI程序,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人工智能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希望同好们都有机会去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扬子晚报
网友惊呼:穿越了!
这段在网络热传的视频时长10分12秒,来自《人民日报》4年前发布的资料影片,由加拿大摄影师在1920-1929年间拍摄。网友觉得,这简直就是现在流行的vlog!因来自100年前,并且信息量很大,视频引起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
“原来那时的城门口真的有骆驼,一下子就想起了《城南旧事》。”
“寺庙里上香的人真多。”
“整段视频只在寺庙里出现了几个女子,原来那时爱逛街的都是男的。”
“街上的人基本又黑又矮,穿的都是斜襟盘扣的衣服,看着好熟悉,姥姥之前就穿这种衣服。”
“大家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镜头,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暗中观察"的表情包。”
“3种以上的见面打招呼礼仪。”
最让大家感慨的是“那时中国人好有礼节”——视频里展现了几组人在问候和分别时的礼仪。有的是彼此伸臂屈膝探腰,有的是拱手作揖,这让现代人感到颇为新奇。有网友在评论里做了科普:第一种,打千礼,是满人专用;第二个礼是作揖,汉人男子之间的见面礼,“看见过孔子像吗?他就在作揖”;第三个是万福礼,汉人女子的见面礼,古代女子通用。
新闻推荐
中山公布首批行政裁决事项实施清单 明确11项事项,涉及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水务等行政管理领域
本报讯(记者张房耿通讯员陈娟)记者5月12日从市司法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健全行政裁决工作制度,发挥行政裁决功能作用,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