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传染病护理团队坚守战疫一线 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守护生命保卫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里成为全市收治和抢救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待排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定点医院。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党旗始终飘扬在这处抗疫主战场。又逢一年一度的护士节,笔者走进医院,探寻传染病护理团队中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的感人事迹。
文/范展颢 卢鑫瑜 图/文波
24小时组建“公共卫生应急病区”
“很想回家,我是党员,这里更需要我”
孙福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长;疫情发生后,这位年轻党员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应急病区”的护士长。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迅速成立了外援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把外援护理专业党员凝聚到一线团队中去。
5月8日,孙福宁掏出手机日历说:“从1月19日到今天,我们的护理团队,在这里连续工作了110天。新冠疫情最初的时候,很多护士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睡几个小时。累的时候,直接在护士值班房和衣而睡。面对疫情,面对未知的风险,传染病医护团队的大无畏精神和责任意识,让整个战斗在新冠一线的护理团队忘却了害怕,作为党支部支委、作为护士长,孙福宁毅然决定做一名逆行者:“最初两个月,当然很想回家,我是党员,这里更需要我。”
■特别护士站:一天内将“新家”搬迁完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中山人喜迎春节的节奏。
早在元旦过后,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就注意到来自武汉的信息。作为中山唯一的传染病医院,院方迅速部署,在木河迳涌东岸筹建“公共卫生应急病区”。与此同时,院内医护人员不分党员或群众,全体接受严格培训,随时应战。
孙福宁回忆说:“筹建新科室,要投入庞大的人力和资源。最后没发生大事,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发生疫情,必须有备而战。”
1月20日,公共卫生应急病区按照“三区两通道”的最高标准筹建完毕,大楼内配备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三区”,设有“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医疗垃圾通道”的“三通道”。
为此,白衣天使们着手“搬家”布置病区,将数量庞大的病床、医用设备、耗材、办公家具及设备等摆放就位。工作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孙福宁说:“公共卫生应急病区是医院新成立的"特别科室",我们这里也就是"特别护士站"了。总之,整个病区按照抗疫防疫的最高标准,做了最细致的准备。”
24小时内,此次“搬家”还有一些细碎活计未完成,战斗打响。
1月20日傍晚5时许,医院的负压救护车呼啸着接来了第一位疑似新冠肺炎病人。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当晚的病人中很快经省市两级疾控部门核酸检测确认,就确诊了中山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特别护理:将每个细节做出“绣花”效果
自此,新冠护理团队告别了双休日,一直处于“白加黑”连轴工作的状态。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待排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各类病人被有序安排在感染病区内接受救治。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护理团队冲在最前线。
“第一周,应急病区还没有来自市内各医院的"外援",医护人员从全院各科室抽调而来。大家都是做感染医护出身的,在操作、措施、心理等方面有了比较充足的准备。第二周,"外援"来了,我们更振奋了。”孙福宁告诉记者,“应急病区组建了由全市多家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理骨干组成的重症小组,负责本市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
整个护士团队,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护理工作最接近患者,与患者相处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体力消耗最大。护士们在隔离病房暴露时间最长,感染风险最高。
在应急病区,对患者实施医疗救治,重症专业护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常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多种并发症。为此,新冠重症护理团队一方面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另一方面要严格做好人工气道管理、肾脏替代治疗、ECMO护理、俯卧位通气护理等细节,还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卧床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为尽量减少人员接触,保洁、器械及材料搬运、垃圾清运、卫生等琐碎工作,全部由护士们完成。
钟南山院士曾说:“对病人要像绣花一样,精雕细刻,每个细节都做好。”中山的新冠重症团队,创造了广东省首个成功撤离叶克膜(ECMO)并康复出院的极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得到了全省瞩目和钟南山原始的赞誉。
不论是在所有特殊隔离病区,还是其他一线工作岗位,党旗始终在第二人民医院上空飘扬;医护人员自始至终将每个细节做出了“绣花”般的完美效果,充分展现了中山的医疗护理水平。
■党员先锋:舍小家顾大家
“从得知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开始,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们就带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共产党员和医护工作者,双重身份让他们有着加倍的使命感和担当。身为预备党员,作为一名有着急重症护理经验的血透专科护士,我主动申请为新冠患者、疑似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护理工作,时刻等待着组织的工作安排。”
2月1日晚,接到上一线的通知,施莉毫不犹豫地和家人交待好,立刻到达指定地点报到。但家里的情况,还是让她有些担心:几天前,她的婆婆被确诊癌转移,公公得知婆婆病情后心情极度悲伤,血压太高控制不下,家里还有两个幼儿,她的丈夫也是二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 “不用怕,做好防护,有我陪你,家里不用担心,妈在医院有也有医护人员照顾,家里有老爸看着两个小孩可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定下心来完成好组织交代的任务,抗击疫情是第一位,还有很多孩子在等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回家呢,我们一起加油!”施莉的丈夫黄远智坚定了她上新冠一线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比我更加坚强、坚定,我要振作起来!”就这样,施莉剪断掉了及腰的长发,立刻投身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中。
“在一线的工作中,我看到我们的党委书记邱勇军凌晨2点还在感染病区协调重症患者救治工作,随时指导抢救。我们的第一党支部书记、护理部主任王文婧,每天都在各个科室间穿梭,关心一线护士,给大家加油打气,协调解决各种问题,重症病人病情一有变化,她就整夜整夜的守着,随时调度护理人力及安排工作,工作到凌晨才去办公室稍事休息。”
“我们的护理小姐妹们都说,每天一看到婧姐,心里就安稳了,再苦再难都不是事儿。我也因为组织的照顾和家庭的支持,义无反顾地奋战在一线,直到疫情形势趋向稳定,组织给我安排轮休,我都不想离开这个充满斗志的团队。后来想想,大家小家孰重孰轻?毫无疑问,先有大家才有小家,大家安定,小家才能幸福。”
“普通护士站”不普通,还有其他传染病患者需要照顾
她们是抗击疫情的另一批逆行者
市第二人民医院木河迳涌东岸的感染病区,是全市救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河涌西岸的综合住院楼,负责救治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奋战在这里的白衣天使,是抗击疫情的另一批逆行者。
■“骨干护士上疫情一线,剩下的难题我们扛”
1月20日,疫情突然而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决定,医护及员工取消休假,在各科室抽调骨干力量上新冠一线。
“70后”陈毅英是肝病综合科的护士长,她经历过“非典”一战,平日带领她的护理团队奋战在防控感染性疾病的最前线。这里的住院部有105张病床,收治和抢救病毒性肝炎、肝癌、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患者。
疫情发生后,科内2/3的骨干护士抽调支援特殊隔离病区,把部分孕妇和新人安排给了她,是“资深护长+孕妇+新人”的搭配。陈毅英说:“其他几个入职不久的护士,没经历过一级防护状态。我是"老护士",不能上一线有点遗憾,但留在综合科带着新人做好普通传染病患者的医护工作,也颇具挑战,把平时科室里培养得好的中坚力量送到新冠一线,剩下的难题我们扛。”
时值春节,广东人的风俗是“过年不住院”。留在住院部的20多名患者,全部属于危重症级别,患有肝昏迷、肝衰竭、艾滋病并发症等病症,几乎每天都有危重病人突发急症,需要抢救。二院是全市结核病的定点收治医院,肺科门诊和住院部一天都没有耽误,纵使工作强度翻倍,再苦再累都没停过,因为病人需要我们。保卫健康中山是我们的责任。
■“医疗水平进步大,抗疫一定会胜利!”
“每天交班时间,来上班的护士们们,第一句话都是"某某床病人现在的情况怎样了"。”1996年入行的陈毅英说,“科里的年轻人说,看到护士长在,心里就不慌。每天下班后,我们必须主动留下来,多带几下,多教几下。遇到大抢救或新收病人,科里的护理姐妹们都不会甩手下班,通常都是留下来搭把手,直到患者转危为安。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习惯,算是我们的职业操守”
连轴转的夜班,随时应对突发大抢救;下班后,肝病综合科的护理团队还要打电话联系一批“老朋友”。“二院是全市唯一提供肝病干扰素注射的公立医疗机构。有一些患者要长期、定期注射干扰素。疫情期间,门诊一度停诊。我们要准时提醒老朋友,直接来住院区,做好防护,按时注射干扰素。”陈毅英说:“与2003年非典,如今的医疗水平进步太大了,在这次疫情中,从国家、省市到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速度迅速,应对和防护措施的出台精准有力,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也更加先进。这次抗疫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后记
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中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也是中山市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在这里,无论是新冠科室还是普通传染病科室,均可看见全体医护人员忙碌而自信的身影。在这里,党旗飘扬,医护逆行,坚守岗位,奋勇抗疫,这里的护理团队,更是可爱可敬的一群人。一切的伤口,都牵连着疼痛;一切的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的愈合,都保持着温度。在512护士节来临之际,致敬传染病医院这群最美的护士们。
新闻推荐
昨日中山市102所中学迎来第二批返校学生,11.2万人分两天全部到校,学校常态化管理防控疫情 就寝用餐规矩多 放松身心形式活
各大学校进行常态化管理防控疫情。图为侨中高中部学生返校。本报记者文波摄学生排队测温入校。本报记者文波摄杨仙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