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团黑臭水体整治加速,相关项目的清淤、截污、管道修复已开工,部分河涌将在年内完成整治 巧施“微创手术” 管道“破壁重圆”
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15条黑臭水体已纳入国家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监控,包括横涌(石岐段)、情景路北侧河、大滘涌、莲兴涌、羊角涌、白沙湾工业明渠、马恒河、称沟湾、员峰新涌、渡头涌、恒大二期排洪渠、白石涌、黄边坑涌、西河涌、大小鳌溪排洪渠等需在今年年底完成主体整治工程。
本报记者 李丹丹 通讯员 周英 黄琳
■关键词一:修复管道 中心城区10条河涌修复长约12.2千米破损管道
近日,中心城区10条河涌正在给管网进行一场“微创手术”,预计修复管道12.2千米。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山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心城区10条河涌)项目已于去年启动了管道检测工作,在中心城区10条河涌范围内完成长达57.7千米的管道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病害点”展开修复。
近日清晨6点开始,白沙湾工业明渠附近的管道修复就开始作业了。为方便在车水马龙的主城区里进行大规模的管道检测与修复工作,现场主要采用CCTV检测法与非开挖修复管网新技术。CCTV检测机器人可以为“手术下刀”提供精准的位置。
“这些管道由于长期的满载荷工作已经伤痕累累,若不能得到"救治",将无法再进行污水收集工作。”技术员陈超指着几处被刺穿的管道说道。“玻璃纤维布上涂抹上树脂,是修复管道的良药。”技术员廖维刚介绍,将树脂均匀涂抹到玻璃纤维布的两面,来回折叠三层后,如同一张超大型“膏药贴”。工人熟练选用合适的修复气囊,将“膏药贴”缠绕在气囊上,由CCTV检测机器人牵引到达“手术”指定位置。在管道内,充气的气囊开始鼓胀,内衬卷材逐渐贴紧管壁,确保卷材能覆盖到“伤口”。前后仅一个多小时,便完成一场“微创手术”修复管道。
据介绍,中心城区十条河涌区域内大约有12.2千米管道需要修复,管径从300毫米至2000毫米不等,最深的管道埋深达到了12米,尽管状况各异,可非开挖技术都可以进行修复。
■关键词二:干法清淤
黄边坑涌有望6月30日前完成整治
5月8日,在南区黄边坑涌治理现场,现场工人正在对105国道旁西环七路下的暗渠段进行清淤,通过人工方式一点点将清出的淤泥暂时放在岸边空地处沥水,不久将转运至大涌底泥处理厂进行处理。
据介绍,黄边坑涌清理淤泥约5000立方米,主要采用干法清淤,目前正在清理暗渠段淤泥,暗渠段位于105国道旁,上面为进入曹边村的西环七路,现场已经进行围堰,由施工人员采用人工方式清淤,将淤泥一车车运出,“最深的地方已经淤积约1米深,如果不进行清理,也会影响河水流动。”现场施工人员介绍。
为了保持岭南水乡自然风貌,黄边坑涌在整治时对两侧的落羽杉进行保留,在完成园路建设及护岸景观工程建设后,附近居民将可再次实现亲水生活。为实现长制久清,黄边坑涌还将进行水务信息化工程施工,在线监测河涌水质。
■关键词三:片区治理
沙溪朗心——西河涌片区七条黑臭水体整体治理
105国道与剑桥郡之间朗心渠的黑臭水体一直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为了整体推进西河涌片区黑臭水体整治,中国一冶对该片区7条河涌进行整体治理,其中包括4条暗渠、3条明渠。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涌现状,中国一冶将朗心二渠作为试验段,对暗渠进行开口,在龙瑞国际服装城东西两侧,相距约100米。“对暗渠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清淤,找到已经埋在路下的河道,并开口,新建工作井。”中国一冶常务经理周庆磊介绍,开口现场已经做好施工围档,“现在不敢让人直接下去清淤,已经封闭多年的暗渠要先送风进去,通过开口也能了解暗渠的水质。”
西河涌片区目前有多个住宅小区,包括世纪新城、剑桥郡、中信·左岸,还有铁城小学和铁城中学,河涌散发的异味让许多居民不敢开窗。西河涌片区整个连通模式为龙瑞渠与其它三条暗渠相连,朗心一渠、朗心二渠又与朗心渠相连,朗心三渠与朗心四渠相连,朗心渠、朗心四渠又与西河涌相连,西河涌与岐江河相连,上游黑臭水体不治理,最终会影响岐江河水质。
目前西河涌片区主要工作面包括清淤工程和管道检测与修复工程,其中清淤工程量预计约5万立方米,另外该片区主干管管网摸排排查全部完成,沙溪朗心-西河涌片区清淤工程及管道检测与修复工程计划6月底全部完成。
新闻推荐
力推创文全域化、网格化、精准化、长效化、常态化 五桂山提供100个公益岗位助力创文
本报讯(记者晏飞通讯员郭克铜梁万新陈结婷)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域化、网格化、精准化、长效化、常态化,五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