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前两日,2000多市民走进市图书馆“充电” 五一小长假 阅读不打烊

中山日报 2020-05-03 01:33

昨日,市民在中山纪念图书馆阅读。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五一小长假,除了旅行、煲剧、购物,还能做些什么?为享一方宁静,体验读书乐趣,一部分中山人选择来到图书馆,及时为自己“充电”。据中山纪念图书馆统计,5月1日至2日,进馆借阅书籍的市民共2424人,其中成人馆1161人,少儿馆1193人,中山书房70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提醒,目前网上预约系统显示5日仍有少量名额,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提前预约。

本报记者 付陈陈

横栏老伯“组团”阅读

“你预约了吗?没预约的话先出示一下粤康码,测下体温,然后登记个人信息去旁边排队,有人出来才能进去。”5月2日下午2点多,中山纪念图书馆门口,一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跟市民讲解进馆要求。为做好假期防疫工作,图书馆推出分时段实名预约进馆制度,严格控制同时在馆人数。完成相关程序后,记者与十多位市民一起按照指引在入口处耐心等候。

站在记者身后的,是两名头发花白的老伯。经了解,二人是多年老友,当天上午10点多钟,他们相约从横栏出发,乘坐公交车到达中山纪念堂游玩了一番,吃过午饭后便来到图书馆,打算到了傍晚再返回横栏。“我60多岁了,平时除了种地也比较空闲,就喜欢看看书。”梁伯告诉记者,这次假期,孙儿一家都出门游玩去了,他也趁机约上好友一起出来走走。

古镇“90后”女孩书海寻趣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等待,记者顺利进入馆内。按照疫情防控需求,除中山书房外,场内仅一楼少儿阅读空间、二楼青少年阅读空间、三楼文献借阅区对外开放。

为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三楼阅读区的十来张长桌均划分了指定就座位置,每人至少间隔1.5米以上,颇有高考考场的感觉。

“奇怪,书在哪儿呢?”在文学作品区域,来自古镇、20多岁的杨小姐正小声嘀咕着,目光不断从书架上扫过,试图寻找到自己想要书籍。杨小姐介绍,她从学生时代就爱上了图书馆、爱上了阅读,在浩瀚的书海中,她总能找到特别的乐趣,所以一有时间她就会来借书。“其实电子书我也看,但始终觉得纸质的书籍能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杨小姐说,有时她也会买书,只可惜家里空间太小,无法存放太多,借阅就不同了,每次还书的时候,她都会再借上几本,以此来形成一种良性的阅读循环。

儿童姐妹花牵手逛书店

在少儿图书馆门口,一对手拉手排队进场的小朋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这是一对姐妹花,姐姐名叫赖奕涵,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妹妹还在幼儿园读大班。记者环视四周,并没见到她们的家长。“好像是去成人馆借书去了。”少儿馆工作人员解释说,按规定,每位家长只能带一名儿童进场,为了让两个小朋友都能进去,孩子的妈妈便走开了。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虽然天气炎热,但直到下午4点多,仍有不少市民坚持在门口等候。“5点就要闭馆了,虽然我们每隔两个小时便会通过广播提醒市民不要在馆内停留太久,但效果十分有限,希望接下来几天大家能够多注意下,让现场排队等候的市民也有机会进馆借阅书籍。”图书馆副馆长张细言说。

新闻推荐

错换人生28年昨日,两个家庭在江西重逢,拍下特殊“全家福”从欲割肝救子撕开真相,到两对错位父母共同救儿

昨日,两个家庭在江西重逢,拍下特殊“全家福”从欲割肝救子撕开真相,到两对错位父母共同救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