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两名消防员冲入火场救出5人后,一脸“烟熏妆”获市民点赞 “只要还跑得动,就会义无反顾冲进火场”
把最后一名被困者救出火场后,吕烙盛(中)出现缺氧眩晕等症状。叶俊新摄
完成营救任务后,张劲(中)体力严重透支,被战友扶出火场。中山消防供图
扫码回顾火灾现场
了解救援背后的故事
4月20日上午11时,中山市横栏专职消防队营区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警铃声,面对采访的话筒和镜头,吕烙盛、张劲毫不犹豫地转身冲出了会议室。就像一周前冲入火场一样,把逆行的背影,留给了前来采访他们的众多媒体记者。
4月14日16时33分许,中山市横栏镇永富庆三路上,一家真空镀膜公司的7楼车间内发生火灾,五名员工被困在浓烟大火中,情况危急。率先到达火场的吕烙盛、张劲三入火场,在战友的协助下把五人全部救出,最终因体力透支、缺氧,出现眩晕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治疗。
这是两人加入消防队伍以来执行过的最危险任务,救援后面容黢黑的“烟熏妆”获得了群众的点赞,两名“90后”对职业也有了新的感悟。
●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
救出最后一名被困者心中石头才落地
4月14日16时33分许,中山市119指挥中心调度室内的报警电话响了起来。
“横栏镇永富庆三路,真空镀膜工厂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迅速调派横栏、古镇、沙溪、小榄、特勤等7个消防救援站16台消防车80名指战员火速赶往现场扑救。
作为横栏镇辖区内的消防专业力量,横栏专职消防队率先到达火场,包括吕烙盛、张劲在内的横栏消防员组成了救援的先头部队。起火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8层,起火层在第7层,横栏专职消防队到达现场时,起火建筑周围已经浓烟滚滚,7楼的火苗冲出了窗口。最让现场指挥员担心的是,由于浓烟蔓延,有5人被困起火楼层无法逃生。
横栏专职消防队现场指挥员立即组织两个搜救小组,对被困人员实施紧急营救。吕烙盛、张劲组成的第一搜救小组很快到达人员被困的7楼,但是由于烟雾太浓,起火楼层内部构造复杂,两人行进艰难,直到空气呼吸器内的空气耗尽,也未能找到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吕烙盛、张劲不得不立刻返回到器材更换点进行补给。更换装备后,又立即返回火场展开第二次搜救。
再次进入火场,搜救也并不顺利。由于搜救环境复杂,体能消耗极大,面罩内两人的呼吸越来越沉重、急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着换过的空气呼吸器压力表示数只剩下10兆帕,就在此时,吕烙盛在7楼一个楼梯转角处,听到了有人拍打墙身的声音,经过一番摸索,两人终于确定了5名员工分别被困两个工作间的具体位置。但是,大量浓烟阻住了几人撤退的路,经过指挥部调度,在第二搜救小组的协助下,消防队员里应外合完成隔墙的破拆,成功救出其中情况较为危急的3人。
此时,吕烙盛、张劲的空气呼吸器内,空气已经耗尽,两人体力也接近透支。但是,考虑到仍有2人被困7楼,他们是最熟悉被困人员位置的人,吕烙盛、张劲顾不上身体的不适,再次更换气瓶深入火场。最终,成功将最后2名被困人员安全解救。经过前后20分钟左右的救援,5名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将最后一名被困人员带出火场时,吕烙盛、张劲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两人均出现缺氧、眩晕等症状,被战友们扶出了火场后,被送往医院治疗。
“说实话,当时在火场里,心里是有些担心的。最怕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无法及时找到被困人员,耽误营救时间。当时我把最后一名被困人员带出来时,心里的石头才最终落地,完全松弛下来。”吕烙盛说。
“在火场,最重要的就是冷静”
吕烙盛、张劲都是“90后”,他们是中山消防队伍中最普通的面孔。
吕烙盛今年25岁,出生在广东佛山顺德的一个普通家庭。2015年,刚满20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有人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真正过了一回军营生活,才觉得真的是这样。”吕烙盛说,对于自己,部队更像是一所大学校,除了增强体能、提升身体素质,军旅生活教会了自己宝贵的纪律性、自觉性以及遇事冷静的素质,这些收获是日后引领自己从事消防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7年,吕烙盛从部队退伍回到顺德,他很快就有了清晰的职业方向。“我还年轻,希望从事有一点挑战性的工作。在部队和干消防,都是为人民服务,管理方式也很相近。”吕烙盛表示,因为留恋军旅生涯,所以觉得消防员就是最合适的择业方向。2017年年底,中山市横栏镇招募专职消防员,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被录取。
“做一名合格的消防员,必须有更强的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吕烙盛表示,对于旁观者来说,可能每一场火灾看似都大同小异;但对于消防员来说,每一个火场都大不相同,每一场火灾救援中的复杂情况,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深刻体会。两年的军旅生涯加上两年多的消防员工作经验告诉自己,“在火场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冷静。”吕烙盛说,4月14日的火灾,是他至今执行过的最危险、最复杂的任务,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已过去几天了,但火场中的一幕幕依旧时常在他眼前浮现。
实际上,对于中山人来说,吕烙盛的面孔并不陌生。2019年12月5日,吕烙盛和战友梁强华参与一场火灾救援,经历近两个小时的战斗,成功救出被困母子。救援结束后,两人的脸都已被浓烟熏黑了,摘下面罩,咧嘴一笑,这一幕被战友抓拍了下来。照片传开后,受到了广大中山网友的点赞,被称为“最美烟熏妆”。
入队两年,吕烙盛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优良的作风,晋升为战斗班班长。他表示,班长意味着更多的责任,现在不仅要保证能把受困人员营救出来,还要保证所有队员都能安全归来。所以,他坚持每场搜救任务中,都第一个冲进火场,最后一个出来。在他看来,带好头、善好后,就是班长的责任。
“没有太多的追求,就是热爱这个职业。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最佳状态,只要还能跑得动,我会义无反顾冲进火场。”吕烙盛说。
“梦想要靠终生奋斗才能真正实现”
比起吕烙盛,张劲更年轻。今年23岁的他出生于广东信宜,是家里兄弟三人中排行最小的。
张劲告诉记者,因为妈妈长期在外打工,自己童年的大多数时光是在父亲的陪伴下度过的。父亲的陪伴给了他重要的成长力量。小时候,因为个子矮小,张劲做事常常缺乏自信,是父亲一次次耐心的鼓励,给了他勇气。小学时期,因为在电视中看到消防员的形象,张劲被他们威武的样子瞬间吸引。六年级时,他便立志要当一名消防员,在危难之时,拯救险境中的人。父亲知道张劲的想法后,不仅没有反对,还鼓励他好好锻炼身体,健强体魄,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
2018年3月,张劲通过招考,成为横栏专职消防队的一名消防员。
入队后,因为身材矮小,张劲在长跑等训练项目中遭遇了困难。成绩不佳的他有些气馁。然而,依然是父亲站在背后耐心鼓励他。父亲的开导,让张劲开始换个角度看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寻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尤为重要。
“比耐力我差一些,但是因为从小坚持锻炼,我的爆发力比较强。在训练中,单杠、杠铃等考验上肢、下肢力量的项目,我的成绩一直都排在队内前列。”张劲表示,为了补齐短板,他制定了系统的强化训练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他的综合训练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今,张劲是战友们眼中的业务技能标兵。
体能和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他的心态也在转变。“在执行任务中,身材矮小,不一定完全是劣势,有时候也可以转化为身材灵巧的优势。例如,在狭窄通道救援等特殊情况下,身材瘦小意味着可以更加灵巧快速通过,可以为营救人员争取宝贵的时间。”
张劲表示,刚刚被录取成为横栏专职消防队员的时候,自己曾经沉浸在梦想成真的喜悦中;但是,两年后的今天,自己反而不敢再轻言“梦想成真”。从走出校园算起,张劲已经在消防行业工作了两年多,他深知这个行业背后的艰辛。“一个动作有时候需要训练好几天,训练中手脚脱皮是常见的事。”一次次出入火场的经历,让他慢慢体会到了这个梦想沉甸甸的分量。
“梦想不是一身盔甲的威武荣耀,而是要靠终生奋斗才能真正实现。”张劲说,自己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感悟,但是初心始终未变,“一直很热爱、很满足。”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用一整天的时间,深入分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