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政支队推行“前置服务型执法”,并在全省首设“海洋监察执法联络点” 源头减少违法用海护航深中通道建设
本报讯(见习记者 文露漪记者 缪晓剑 见习生 陈雪琴)12月12日上午,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所属渔政支队(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中山支队)第二次联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共同对深中通道施工海域和西人工岛进行联合巡查。
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诸多环节涉及用海,如海域使用、航道疏浚、工程用砂、垃圾处理等,具有工程量巨大、涉及领域多、施工队伍杂、施工期限长等特点。为确保项目如期完工,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所属渔政支队在全省海洋监察执法系统中率先开展“前置服务型执法”,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用海现象产生。
当日,执法队员从位于横门的渔政码头出发,乘坐执法船经洪奇沥水道,来到深中通道海上施工区。经过正在修建的中山大桥、栈桥、伶仃洋大桥,执法船最后到达西人工岛。执法队员们站在上下起伏的船上,关注着四周海域的船只动向,这样的巡查大约每周一两次。
“巡查一次需要两个小时,主要巡查是否存在未批先建的违法用海、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周边海域是否有非法采砂船盗采海砂,影响大桥施工;是否有渔船作业生产影响大桥施工,对可能干扰施工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渔船进行劝离。”支队海监科工作人员李伟说。
以往,各地海监执法队伍针对类似用海项目出现的问题和违法行为实行的是“后置惩罚式执法”,即发现违法行为再进行立案,对违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由于海域面积大、海况复杂、气候恶劣,从发现涉海违法行为到执法人员赶到现场用时较长。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中山支队在全省海洋监察执法系统中率先开展“前置服务型执法”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用海现象的产生。
为推进“服务型执法”,今年国庆前,中山支队设立相应的“海洋监察执法联络点”,与深中通道建立联合检查、对接联络机制,对通道建设的各个用海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由“事后惩罚”转为“事前预防”, 此举属全省海洋监察执法系统首例。开展“服务型执法”后,项目建设再未出现因违法用海而被各级海洋监管部门查处的情况。
新闻推荐
全面部署 狠抓落实 高效应对形势严峻的大气环境 “大气八问”(上)
今年9月以来,包括中山市在内的珠三角地区连续遭遇了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广、时间长,时至当前臭氧超标情况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