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山也有一支神出鬼没的敌后武工队

中山日报 2019-12-12 02:43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因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敌后,又称“敌后武工队”。1945年10月,留守在五桂山区的中共组织负责人曾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把转移东江途中受挫返回五桂山的32名武装人员分成五个武工组(队),对外仍沿用珠江纵队名义,称为“珠江纵队中山特派室”。

开展武装斗争和锄奸活动

武工队成立初期,基于敌强我弱的现实环境,多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连续进行小股出击,打了不少胜仗。1949年6月,中山县保警450多人分三路“清剿”五桂山区石门地区(今属南朗镇),中山特派室“南京队”“北平队”“广州队”抢占金竹山、马溪山高地抗击敌军,毙伤敌军34人。这场仗被珠江地委誉为“三角洲武工队坚持以来的一件大事,说明了今天武工队不但具有分散发展的工作本领,而且也有集结队伍适当地消灭敌人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武装斗争的开展不但使中共组织在中山站稳了脚跟,巩固了革命根据地,而且壮大了队伍,支持了敌后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得国民党基层政权无法在五桂山区等地有效运作。

此外,武工队针对死心塌地的反动顽固势力,以及民愤极大、作恶多端的土豪恶霸开展锄奸活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还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暴的信心,增强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开展宣传工作

武工队在中山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坚定群众对革命胜利的信心。1946年春,中山特派室发表《向全县同胞暨海外邑侨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胜利后加紧搜刮民脂民膏,杀害无辜平民百姓,大肆围攻五桂山区等罪行。此外,为扩大平原乡村的政治影响,中山特派室到平原乡村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使群众知道虽然珠纵一支队主力撤走了,但仍有武装力量在继续坚持斗争。

1947年冬以后,国民党军队撤出了山区。随着五桂山区革命政权的恢复和发展,武工队积极开展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和山区人民群众一起学习党的政策,传播解放军的胜利消息。当时中山特派室在五桂山办了一份《众报》发至全县各地,报道全县各地反“三征”等革命斗争消息,深受群众拥护。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鼓舞了游击队干部战士的士气,获得了革命群众的支持,最终壮大了革命队伍,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开展渗透、反正工作

武工队抓住国民党政权当地人居多、关系网复杂等特点,对国民党政权进行积极渗透。如袁世根利用担任邦平乡(今古镇)乡长的权力,安插了一批共产党员掌握海洲自卫队。海洲各坊还以保护家乡、防止土匪抢劫为名,自愿组织队伍帮助更夫队看更,武器经费均自筹自给,中山的党组织想方设法派党员、团员或进步青年打进去,掌握这支队伍。

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武工队积极争取国民党保安团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反正,促使营、连官兵起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驻中山的国民党武装,除一小部分逃跑外,大部分都起义、投诚过来。这使中山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石岐城区及石岐发电厂等较大的工厂,岐关公司的汽车等,都得到完好的保护。

1949年9月16日、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顺德独立团先后成立。至此,中山这支敌后武工队胜利完成了肩负的光荣历史任务。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新闻推荐

三九天专属的温暖“大补”来了 本周五市民可以开始贴天灸了

随着近日的降温,冬日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天气寒冷,对身体消耗较大,大家通常都会想办法“补补”。冬季补身体有一种非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