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海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鲜活农产品供港澳“大户”通关再提速
本报讯(记者 黄凡 通讯员 何雪雁)中山是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的供给基地,年供港澳鲜活农产品7万多批次,主要出口商品为活鱼、冰鲜鱼、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为进一步提高企业通关效率,中山海关10月以来对出口量相对较大、出口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且企业信用度较高的鲜活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检务放行”规则,开启绿色通道模式。
中山市裕盛隆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检务放行”改革的6家受惠企业之一,主要向澳门出口活鱼、冰鲜鱼,11月共出口货物634批。12月6日上午,裕盛隆达的报关经理李海波受访时表示,公司在坦洲以出口鱼类鲜活水产品为主,平均一天有40批次左右,对通关时效性要求高。每天早上海关的审单业务特别繁忙,若按照人工审核的顺序处理单子,会花费较多时间。“近一个多月来,我们感受到改革的便利,海关系统自动审单受理,我们在晚上也可以在系统上报审通过,在报关环节花费的时间一下减少了许多。”他说,以前在口岸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凭纸质联系单通关放行,现在也取消了,不用为了联系单的领取盖章而来回奔波,企业成本也大大降低。
中山海关驻石岐办事处综合业务科科长盛杰向记者介绍,启动“检务放行”模式后,企业单证由原来的排队审核,改为由系统校验后电子自动审单自动通过。“我们通过业务数据分析、档案资料抽查、企业现场核查等方式实施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消除了受理环节瓶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 他表示,该项改革今年10月开始实施,对于经拱北关区口岸出口的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等集中申报货物,改变了以前出具纸质《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联系单》的做法,改为签发电子底账,货物检验检疫的相关信息在系统直接对碰,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记者从中山海关获悉,中山海关近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连续推出三项通关改革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电子自动审单模式,消除受理环节瓶颈;取消口岸通关环节纸质联系单,对供港澳鲜活农产品实施电子放行实现“秒通关”;积极推进“两步申报”改革试点工作。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企业通关前手续准备的“门槛”,减少企业申报的时间和物流成本,有效缩短货物在港时间。10月,中山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达到压缩目标,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9月压缩四分之一。
新闻推荐
竞得石岐总部经济区16.6亩商业金融用地 中山农商行有望打造区域总部
记者获悉,近日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内首宗商务用地顺利拍出。上月底,编号W23-19-0072地块在经过1轮报价后,即被中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