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界“诺贝尔奖”颁奖会址落户中山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是王辰和张亭栋
[摘要]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是王辰和张亭栋
12月1日,第十四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以下简称“一坛一会”)在广东省中山开幕。据悉,自2009年以来,“一坛一会”已联合举办十届。在十年合作的基础上,中山市政府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将联合在中山翠亨新区建设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会址。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于2007年设立“吴阶平医学奖”,授予在医药卫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就的医学专家。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是王辰和张亭栋。
颁奖现场
“一辈子能够治好一个病,没白活”
王辰是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由于身在国外,王辰录了段视频表达获奖感受。他说,自己毕业的学校、工作的地方都是吴老曾工作过的地方,后来在吴老生病期间为其诊治,可以说与吴老有着很深的渊源。吴老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影响着自己,为他后来在医学界不断求知创新起了重要作用。“吴老不仅对我、对中国医学界都有着长足深远的影响,希望吴老的精神发扬光大,希望我今后对中国医学界做出更大贡献。”
另一位获奖者张亭栋教授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亲临现场。张亭栋是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大会播放的视频中,张亭栋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是一位非常严谨、把救治患者作为己任的大医。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一辈子能够治好一个病,就表明党没有白培养,自己没白活。
大会现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魏云巍教授受委托代为领奖。魏云巍说,临行前拜见了张老,他有几句话让转给大会:感谢吴阶平基金会给他这样的殊荣,他的药仅仅是中国医药的发明之一,这还不够,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待发掘的宝库,希望中国医药有更多的发明创造,他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发明,让这些发明不仅治好中国人的病,更治好全世界人民的病。
在评审时严把学术道德关
据悉,本届“一坛一会”邀请了包括韩启德、强伯勤、孙颖浩、赫捷、孟安明、卞修武、董晨、王松灵、顾东风共9位院士,以及国内外医药、医疗行业专家、研究所和高校专家、企业家等嘉宾共同参加,通过演讲、高端对话、学术研讨等形式,围绕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湾区城市创新动能、合作契机等话题,探讨与港澳广深等湾区城市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依托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湾区国际医疗城平台提升中山健康产业和医疗服务发展水平,打造湾区健康医药产业特色高地。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给优秀的医学工作者发奖,正是继承吴老的精神基因,让他留下的宝贵财富造福更多的人,更好地传递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吴阶平医学奖越办越好,在评审过程中更加注重获奖者的品行、道德,严把学术道德关……
在“构建湾区创新共同体”高端对话环节,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健康湾区的机遇、挑战及举措”、“‘双区驱动’战略下,中山健康产业发展的路径”等议题。
背景
“双区”机遇打造湾区健康医药产业特色高地
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山迎来“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
健康医药是中山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聚焦生物医疗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以国际合作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服务创新,推动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山提出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积极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基地、国际高端医疗和科技服务集聚区、健康领域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由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联合创办的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已形成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集聚企业超过300家,累计引进投资16.9亿美元;先后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综合园区。当前,该产业基地正在建设CRO、CMO、CDMO、CSO体系化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已有省级工程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等各类科研平台140多家,企业通过科技平台研发科技成果,并加快成果转化。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危伟汉在致辞中表示,健康医药产业是中山举全市之力发展的三大重点产业之一。中山正积极创建大湾区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中山产业化;加快建设湾区国际医疗城,着力对接世界一流的高端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打造湾区高品质医疗服务集聚区。
链接
大会还举行了这些论坛
新视野泌尿外科国际论坛:为弘扬吴阶平院士高尚道德情操和治学精神,传承“缅怀前辈、激励后人、展望国际、求索发展”的论坛宗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孙颖浩院士及泌尿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国泌尿外科国际化发展、中国前列腺扁鹊行活动、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发展、中国泌尿外科科普教育等议题进行研讨。论坛现场还向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小榄人民医院赠送了《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图书。
新时代核医学分子影像发展论坛:以“新时代核医学分子影像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核医学发展现状及前景,PET药物临床转化及发展,中国核医学发展生态链,分子影像技术,人工智能在PET/CT中的应用,氟18-FDG在PET/CT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全时智能PET/CT,核素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课题申报流程等议题展开,促进核医学的发展,共创我国核医学事业的美好未来。
医药创新与投资论坛:论坛汇集了医药界领军人物,围绕中国传统药企转型升级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创新与投资机遇,以专题演讲、典型企业案例分享、对话沙龙等形式,探讨资本市场助力,赋能传统药企,创新药物研发与多元化资本金融结合的产业创新模式。
粤港生物医疗创新合作论坛:论坛以“湾区技术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主题,以医疗器械注册人管理制度具体实施等科技成果转化范例,集聚香港高校科研成果,广东医工协同创新联盟,金融科技助力等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要素资源展开讨论,推动在中山构建“湾区技术+金融创新+中山落地产业化”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健康服务高峰论坛:探讨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等重大命题,重点就创新驱动职业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职业健康相关产业或行业、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并交流新时期职业健康服务业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推进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的大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通讯员 涂莉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新闻推荐
粤港之间新增5500个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通行的两地车指标,中山市公证部门加急审批并出证 助企业申请粤港两地车牌
本报讯(记者张房耿见习生王蔚然通讯员陈娟)自11月18日起,粤港之间新增5500个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通行的两地车指标。优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