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十余年来先后有60多位院士、上千名医学专家献策中山健康产业 用好“健康智库” 加速高端资源落地

中山日报 2019-12-04 05:31

粤港生物医疗创新合作论坛。12月2日,在第十四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医药创新与投资分论坛上,广东中昊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庚辉在《本维莫德发现之旅》演讲中展望道:该药在未来10-15年将在治疗皮肤、消化、呼吸科炎症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全球超6亿患者受益。

中昊药业于2015年落户国家健康基地,今年10月,该公司的一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上市,这是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山创新研制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中山市集聚了完美(中国)、山德士、联邦制药、曼秀雷敦、辉凌制药、康方生物等一批优秀企业,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

健康产业迎来重大机遇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双区驱动”重大战略下,中山健康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粤港生物医疗创新合作论坛上,香港大学技术转移处副处长余梓山介绍了香港大学科技成果项目以及创新平台运营模式,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创新平台在中山建立一年多来,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余梓山说,广东药科大学与香港大学在中山市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将充分发挥三方面的优势。比如,香港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上、中游引领作用,广东药科大学在开发和转化方面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中山市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持。

据介绍,目前,该平台的第一期孵化器已在健康基地建设完成,面积约2500平方米,包括了总部和产品展示区、科技企业孵化办公室等,香港大学已有超五家公司准备进驻。明年,还将在火炬智慧健康小镇建立第二期实验室,面积约6000平方米,期待在5年内将有至少10项港大技术成功转化。

借力“双区驱动”机遇,健康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广东利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文认为,健康基地已具备职业健康产业集群的基础,他们正在健康基地着手打造职业健康产业发展生态链。比如,从科研、宣教、防护、检测、体检、康复、大数据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群;科研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劳动防护用品、康复设备、制药、软件、产业资本等职业健康服务的上游和下游公司;创建中国职业健康示范区等,开辟职业健康产业新天地。

中山市早在1994年就被科技部授予“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牌子,历经25年发展,该基地已形成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目前,中山市还建有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瑞(欧)工业园等高端产业发展平台,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会址等成功落户,并正推进翠亨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和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

让更多高端资源在中山落地

为期两天的第十四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于12月2日圆满完成。论坛至今已有14个年头,2009年,中山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结下良缘,颁奖大会从人民大会堂转至中山举办,先后评出陈可冀院士、钟南山院士等18位医学奖获得者,以及石远凯、王拥军等30位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十多年来,先后有60多位院士、上千名医学大家亲临中山,这些高端智库给中山健康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如何用好高端资源助力中山市健康产业发展值得思考。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说,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加盟带来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机缘,怎么才能转换落地是需要思考的。搞科研的人,不一定能把项目落下来,要让这些资源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有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有操作能力、资源的“保姆”,促使好资源好“种子”在中山落地成长。

周牧之说,健康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来说非常重要,除了产业本身外,更重要是能够把别的产业带动起来,特别是像IT这种高端人群集群的产业。通过发展健康产业吸引更高端的技术、项目、人才等,带动中山城市升级。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介绍,早在三年前,他们就开始跟中山市委市政府一起讨论,如何建成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机构。他们看好中山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定位,相信药物所扎根中山也能够像当年药物所带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那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会成为药物所“二次创业”的沃土。

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健康产业发展的园区和创新平台外,中山市还推进翠亨新区湾区国际医疗城建设。国际医疗城占地面积60公顷,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定位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对接世界一流的高端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打造湾区高品质医疗服务集聚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说,利用首都医科大学的专科特色,结合国际医疗城的特点,也可以考虑将首医的一些临床资源、专科资源在中山落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表示,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会址在中山,他们也可以考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并对中山医疗事业需要的人才等给予支持。

文/本报记者 谭华健图/本报记者 夏升权

新闻推荐

中江高速拟改扩建为 双向八车道 可连接深中通道

初步计划明年年底动工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改扩建工程范围包括中江高速和江鹤高速公路二期路线总长约40公里设计时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