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店让甘孜农产品不再“滞销” 中山老板开扶贫店,采用“当地直发”模式助力甘孜脱贫

中山日报 2019-12-02 04:31

“这一箱是送给小学生的,这一箱是送给幼儿园孩子的。”11月一个周末的下午,霍小姐蹲在竹苑市场里,麻利地将一袋袋文具装箱打包。这些文具将会通过邮递送到四川甘孜州竹巴龙乡孩子们的手上。促成这一次募捐的正是扶贫经营店“五彩藏乡”的店主霍小姐。去年从甘孜州回来后,霍小姐通过“中山预订,当地直发”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为当地找到了一条“销售脱贫路”,也让更多中山人加入了帮扶队伍中。

2018年,霍小姐在甘孜州旅游时,惊奇地发现路边地上都是熟透掉落的橘子、苹果,

“这么好的水果烂在地上我们一行人都非常痛心。”她向扶贫干部和当地人一问才知道,因为甘孜州山高路远,环境封闭,产品很难运到外地。加上当地缺乏大的加工厂,每当果实成熟,只能任由很多烂在地里。

霍小姐在中山一直经营着生鲜食品生意,从中山来的扶贫干部便请她帮忙打开一条“销路”。得知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正逐渐进驻甘孜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霍小姐临走前走访了甘孜州的本地人家,并将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和联系方式记了下来。

2019年3月,霍小姐在竹苑市场开设了扶贫销售店“五彩藏乡”。“作为扶贫店,我们将营业额的5%捐赠给当地群众。”霍小姐说。此外,霍小姐每年还向当地农产品企业捐赠6000元扶贫金,通过该企业转赠,帮助改善当地居民生活。

为了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霍小姐还将“五彩藏乡”的农产品带到了今年10月的“中山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展销会期间销售额达5万多元。“虽然销售额不算高,但给我们积攒了回头客。”霍小姐说。

如今,即使和甘孜州相距近2000公里,霍小姐依旧关注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去年年底,因为堰塞湖泄流,竹巴龙小学的校舍被冲垮,今年学生们只能在临时板房里上课,文体用品也很欠缺。得知这一情况后,霍小姐联系了竹苑市场,请求为竹巴龙的学生募捐文具,并带头认捐了77套文体用具。

对于未来,霍小姐已经有了打算:“我们将和当地农民协商,由当地组织合作社,我们统一运输,通过大幅提高农产品销售量让当地人荷包"鼓起来"。”

见习记者 文露漪

本报记者 夏亮红

新闻推荐

公正执法办案 敢于亮剑监督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杨洪岩从检16年累计办案800多件

杨洪岩“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非常感谢杨检察官给的机会,让我能够重返校园……”在杨洪岩的办公桌上,有一封感谢信,写信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