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西区 全国近百名诗人齐聚中山,用诗歌传颂中山好声音
据介绍,中国诗歌万里行迄今走过124站,其中有12站是在中山,此前已走进中山的小榄镇、石岐区等镇区,这次是到红博城采风,感受红木文化独特魅力;到烟洲小学-黄氏宗祠,领略长洲百年风云;到孙中山文化教育基地——荔景苑采风创作。期间,主办方还在西区举行第二届南方诗歌研讨会,同步举办“中国网络诗歌的困惑与发展”论坛。
本报记者 陈伟波 通讯员 袁晓杰 郑思敏
“中国诗歌万里行”再走进中山
开幕当天,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诗歌万里行常务副主任叶延滨,著名诗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秘书长祁人等出席活动。此次活动是在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中山市政协委员学堂指导下,由中诗网主办,中山市西区文联、中山市文艺家批评家协会、中山市诗歌学会联合承办的。
中国诗歌万里行是由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主办的一项大型系列公益性诗歌文化传播活动,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宗旨,团结全国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弘扬民族文化、向广大群众传递诗歌精神,丰富和提高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增进诗与人民的联系,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而开展一系列诗歌文化活动。
据了解,中国诗歌万里行迄今已先后走进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70个地区、124站,以及英国、法国、津巴布韦、南非、越南、斐济、罗马尼亚、老挝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诗歌万里行”已经成为著名的诗歌商标,被誉为中国文学活动第一品牌,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诗歌品牌。
“中国诗歌万里行自2004年启动以来,受伟人故里的魅力感召,再一次走进中山。”叶延滨表示,中国诗歌万里行迄今走过124站,其中有12站是在中山,此前已走进中山的小榄镇、石岐区等镇区,这次来到大涌红博城、西区烟洲小学和黄氏宗祠。
到黄氏宗祠领略长洲百年风云
11月10日,“中国诗歌万里行”采风团来到了烟洲小学、黄氏宗祠进行采风、访问交流。
烟洲,素有“长洲烟雨”之美誉,是中山八景之一。烟洲小学创办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的烟洲书院是中山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所书院。黄氏大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属于汉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为典型的汉族祠堂建筑。不仅保留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更富有岭南建筑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民间祠堂庙宇的地方特色,其建筑风格和艺术都极其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术、科学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随后,“中国诗歌万里行”采风团还观赏了声名远播的醉龙表演,舞者们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动作飘逸而不失豪迈,洒脱又不失稳健,兴之所至,酣畅淋漓,意态粗犷质朴,充满原生态,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荔景苑感知孙中山文化
离开黄氏宗祠,“中国诗歌万里行”采风团马不停蹄地前往荔景苑。
荔景苑于2017年5月被授予“孙中山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山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殊荣。同年,孙中山文化主题馆暨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式也在此举办。荔景苑属于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岭南建筑,有孙中山文化长廊、孙中山文化馆,以及书画室、武术馆等工作室,并引入了以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为主题的涂话书院,以传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尚武精神为宗旨的中山市武术研究会。作为中山市的首座孙中山主题馆,荔景苑对倡导孙中山文化,激发后人认识、热爱并传承弘扬孙中山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百名诗人齐聚西区论道“诗与远方”
11月10日,主办方在西区阳光酒店四楼会议厅举办了“中国网络诗歌的困惑与发展”论坛。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诗歌万里行常务副主任叶延滨,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犁,中诗网副总编冬箫分别就这一议题作了专题讲座,引起与会人员的深度共鸣和现场踊跃的交流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网络诗歌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诗人的成批涌现,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诗人、诗评家的加入,网络即时互动的交流无疑能有效提升网络诗歌的创作水平,也唤起更多诗歌爱好者的创作欲望,加入到了诗歌写作的队伍中。网络对诗歌的日益影响,必然会刺激诗歌的神经,带来诗歌的复兴,使诗歌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当代诗人应该做的正是思考如何对网络诗歌进行正确的引导、梳理、推动和管理,使其更加规范与冷静。
论坛之后,主办方举办了第二届南方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此次诗歌大赛从今年5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诗人们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报名参赛人数达数百名,经组委会专家团队认真评选,共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1名,共180首现代诗歌获奖。颁奖结束后,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秘书长祁人总结致词。
新闻推荐
流动图书服务活动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本报民众讯11月8日,中山纪念图书馆推出的2019中山纪念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