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千里“家访” 中山9家商会助学育人,远赴昭通入户走访核实,成立“慈善阳光班”精准帮扶贫困学子
11月26日-30日,中山市江西商会联合中山8家商会,组织10多位企业家代表前往中山市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入户走访了30多位在中山火炬理工学校就读的大关籍贫困学生的家庭,为开办“慈善阳光班”进行家访核查工作。最终确定入选的学生,将连续三年获每人3000元/年的资助,借此顺利完成学业,稳步融入社会。
本报记者 张鹏
企业家走访贫困家庭
大关县位于昭通市腹地,与中山相距1600多公里,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全境皆山,到处是“V”字形山谷,孩子们常常要翻山越岭走上十多里山路上学。
为了确保助学善款帮助到真正有需求的寒门学子,志愿者团队分成4组分赴分布在大关县各个村落的30多个家庭,了解拟帮扶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大关县的道路坡陡弯急,道路崎岖颠簸。家访志愿者团队的汽车从县城出发,沿着狭窄起伏的盘山路行驶了1个多小时后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木杆乡漂坝村杉树村民小组。在村书记的指引下,志愿者又步行10多分钟泥路来到火炬理工学校一年级新生张靖的家。两层砖木结构的民居,有三间房,中间是堂屋,虽然外立面用水泥抹过,但仍遮不住简陋,门上方钉着贫困建档立卡户的红色标牌。
说明来意,张靖的父亲张光明热情地把志愿者迎进了屋,大家围坐在屋内火炉边,火炉上架着熏得漆黑的水壶。环顾其他房间,除了一个小电视和一台碾米机,并无其他家电。
46岁的张光明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不少,生活的不易写在了他脸颊的皱纹里。“我以前在浙江打工,生活还是不错,2011年生病就回家休养了两三年,没想到2015年的时候我左腿血栓,导致小腿萎缩丧失了劳动力,现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妻子在附近打点短工。”他挽起裤管,可见左腿小腿明显小了一大圈。
说起在中山上学的女儿,张光明眉眼间泛起了光芒,“别看我现在这个样子,我以前当了11年的代课教师,孩子上学是一定要支持的,政府政策好,减免全部书学费,我们只需要每月负担孩子600元左右的生活费。”
虽然每个月600元对于这个年收入约1.4万元的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开支,对于未来的生活,这个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充满乐观,“我残疾后干不了重活,村委会照顾我,安排我打扫村里的公路,每月有600元,改造房子政府也补贴了钱,最近农村家家户户修卫生间,政府又补贴了1500元。现在吃、穿、住都过得去!”浑身泥灰的他使劲搓了搓双手,展现给大家一个灿烂的笑容。
家访行程继续,翻过一座座大山,走访一个个家庭,志愿者们的心情随着蜿蜒的山路变得越来越沉重。“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无法选择出身,却坚持怀揣着梦想,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企业家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助学扶困,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这也是活动组织方中山市江西商会常务副会长、慈善爱心委员会主席邹友银一路走来的感受。
慈善阳光班“精准滴灌”
“中山市江西商会了解到火炬理工学校今年9月招收了71名昭通籍学生,都来自大关县。为了响应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商会联系教育部门和火炬理工学校,希望在该校开办一个“慈善阳光班”,资助贫困学子。”中山市江西商会秘书长方勇介绍,火炬理工学校的“慈善阳光班”计划在12月底开班。
据介绍,中山市江西商会从2011年起发起“慈善阳光班”爱心助学项目,按照每人3000元/年补助金,连续三年资助帮扶江西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已经累计开设22个慈善阳光班,资助金额超700万元。
近年来,中山市江西商会公益助学的维度也发生了改变。从前注重“资助”,如今更注重“育人”,对公益的理解加深了,公益正变得更有温度,也更有“准”度。
据中山市江西商会常务副会长、慈善爱心委员会副主席李君兵介绍,中山市江西商会的所有“慈善阳光班”都配备了“班主任”,商会和这批班主任保持着密切沟通,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商会还定期组织活动,邀请异地“慈善阳光班”的孩子们来中山,参加户外拓展、心理辅导等活动,参观优秀企业、周边城市知名高校,开阔视野,更好地确立学业及人生目标,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邹友银坦言,“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能简单的只给钱,要更注重贫困学子成长过程的帮扶,从心理、生活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希望他们将来有了能力也能回报社会,让这份爱心接力下去。与此同时,我们商会慈善爱心委员会架构越来越清晰,助学模式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
慈善朋友圈越来越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以往江西商会独立开设“慈善阳光班”不同,本届“火炬理工学校慈善阳光班”由中山市江西商会牵头,中山市经促会、中山市安徽商会、中山市湖南商会、中山市福建商会、中山市湖北商会、中山市阳春商会、中山市江苏商会、中山市家具商会共同参与。“我们向其他8个兄弟商会介绍了联合开办慈善阳光班的想法,大家都很认可,一拍即合,项目很顺利的推进。通过慈善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大大提高了商会之间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活力,促进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方勇向记者介绍。
“独行快,众行远,当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才会变得更好,阳春商会今后会参与更多的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中山市阳春商会秘书长李宗灿感慨颇深。
慈善的种子也在中山“企二代”的心中开花结果,本次走访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是即将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留学的18岁女孩何露琪,她代表自己的母亲来到昭通大关完成了家访。“排查过程中感受到了贫困山区人民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我马上要去新加坡留学,这也坚定了我学成归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决心。”
目前,中山不少商会、企业陆续加入到了“慈善阳光班”公益助学行动中,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正形成一股社会合力和向心力。此次家访核查,也得到了中山市派驻大关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唐国伟,中山市派驻大关县挂职扶贫办副主任陈锦上,大关县教体局扶贫办主任魏升山的支持和帮助。唐国伟表示,中山9家商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支持全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资助大关籍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做到扶贫先扶智,弘扬了中山人的博爱精神,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凝聚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西区 全国近百名诗人齐聚中山,用诗歌传颂中山好声音
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诗人欢聚一堂共庆诗坛盛事。11月9日,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中山“同一首诗吟咏中山”创作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