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原创大型交响合唱诗剧《神话中国》主创谈创作心得 以文字书写瑰丽神话 用音乐奏响民族精神

中山日报 2019-11-23 04:08

11月19日《神话中国》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将作品资料赠给中山。11月19日,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8支优秀合唱团队共同演绎了中山市原创的大型交响合唱诗剧——《神话中国》。《神话中国》由郑集思作词,甘霖作曲,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一部交响合唱作品。

作为这部恢弘作品生长的见证者,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李小祥表示:“近些年来,像《神话中国》这样成熟、完美的作品很少见,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都非常优秀,而作品的演绎难度也可以说达到了合唱的极限,中山克服了各种困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排演,有今天这样的呈现可以说非常难得。这样厚重而又超前的作品过十几年也不会落伍。”在演出开始前,该剧的词曲主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由《夸父追日》引发的文学遐想

●记者:最初是什么原因让您创作《神话中国》的?

◎郑集思:我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神话中国》选取《盘古创世》《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7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神话展开抒情,每个故事3个乐章,共22个乐章(含序曲),每个独立故事的音乐结构都是一部完整的声乐协奏曲,7个故事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充满民族特色的大型交响合唱作品。

我最早写的是《夸父追日》。那还是在2001年,中国战斗机与美国侦察机在南海发生碰撞,中国飞行员王伟不幸牺牲。那天我一宿没睡,很不平静,联想很多。中国发展得很快,但是这个发展过程也是伴随着考验和磨难的。我半夜爬起来,一气呵成写了《夸父追日》,当时是想通过这首诗表达这样的情感:我们民族追逐一个理想,要经历很多磨难,但是仍然要坚持不懈努力。写完之后意犹未尽,又陆续写了剩下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

儿时我读过很多神话故事,其实那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比如我小时候就很疑惑,《夸父追日》里那个人为什么那么傻,太阳怎么可能追得到。参加工作后,无意中接触到一本谢选骏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开始对中国神话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歌唱祖国和民族的歌曲非常多,但多数是直接抒情,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我认为神话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神话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于是我很自然就想到“神话中国”这个主题,从神话中提炼出精神,然后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这样的主题: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可以并且正在书写新的神话。有人提议叫“中国神话”,我不同意,“中国神话”只是整个作品的题材,“神话中国”才是题旨。

●记者:是什么契机促成了《神话中国》这次用交响合唱的方式演绎?

◎郑集思:直到去年,中国童声合唱节在中山举办期间,我跟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老师谈起当前的合唱现状,认为当前的合唱歌曲较为单一。能不能新创作一些大气磅礴的、适合合唱的歌曲?当时我就想起了搁置了很多年的《神话中国》,找出来给田老师看。他觉得非常好,就带回了北京,几经辗转,最后转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他们又找到了作曲家陆在易老师。陆老师看了之后说,这组词很好,但他毕竟年纪大了,如果还是按照《黄河大合唱》的那种风格去写,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了。他建议要找一个有现代意识、懂交响乐也懂合唱的高手来谱曲,后来就找到了作曲家甘霖老师。

作品发挥了合唱的极限

●记者:甘霖老师拿到这个词之后,如何用音符表现这一庞大的主题,把这些歌词变成音符,形成旋律的创作动机呢?

◎甘霖:拿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非常激动,这么宏大的文学作品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题材,在苦苦思索一段时间以后,最终确定用交响合唱诗剧的形式来表现,我之所以要称之为交响合唱神话诗剧,而不是诗歌、也不是交响合唱,因为这些体裁都不能驾驭《神话中国》题材,只有交响合唱诗剧才能驾驭。神话是中国文史哲的基因密码,在确定了创作的体裁后,我再次和词作者郑集思进行了思想碰撞,最初的文本只有7个神话故事,也就是7首歌,最后扩充到了23首歌。我认为需要把中国神话按一定的脉络串起来,让它形成一个体系,你用你的文学观点,我用我的音乐家观点。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和弦色彩,但各个乐章的旋律有相对独立,富于变化,我希望以后无论是整体还是单个乐章都能独立出来演奏。作品大胆引用了“康塔塔”艺术手法,这个版本的《神话中国》是我目前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因为它把我血液里的民歌民乐基因全融进来了。

●记者:您跟甘霖老师都是非常认真、很有想法的人,在合作中如何进行磨合?

◎郑集思:甘霖老师真的非常认真,光文案就写了1.3万字,整个作品写完,他电脑里相关文件有700多个。为了这部作品,他还专门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找神话学方面的专家请教。我俩在一些问题上的确有不同的想法,但是都会很理性地进行讨论,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这部作品更完美。最开始他认为可以分7个部分,再加上序曲,一共22个乐章,让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一些词。我当时就表示:可以不用填得这么满,有些部分可以交给交响乐队去演奏。他说,看来你还是从艺术出发,并不是为了秀自己。

●记者:据说这个作品的演绎难度很大,几乎达到了合唱的极限,在排演的过程中,如何让音乐呈现出它本来的质感和美感?

◎甘霖:每个故事三个乐章,共二十二个乐章,彼此之间既有一定的关联性又各具独立性,而且每个独立故事的音乐结构又是一部完整的声乐协奏曲。可以肯定地说,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一部交响合唱音诗作品。我们在西方交响模式基础上,加入中国民乐的成分,运用组曲的样式和创作手法,以恢宏壮阔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一幅层次分明、五彩斑斓、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的音乐画卷。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排练中,我们给团员们讲作品,逐渐挖掘出中山各个合唱团队的潜力,他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呈现度可以说非常难得,因为作品太难了,而通过这次排练,也大大提升了他们诠释作品的能力。

新闻推荐

中山“全民查餐厅”走进网红餐饮店紧盯火锅串串店 发现问题一串串

检查组来到网红餐厅检查羊城晚报讯记者林翎、通讯员黄美霖摄影报道:21日上午,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市政协委员、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