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 10月收益率创近3年来新低
去年以来,以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为纲领的新规打出了破刚兑、去嵌套、打破资金池和影子银行,实行净值化转型等多项组合拳措施,在此影响下,银行理财在销售端和投资端均面临艰难的转型,理财的存续规模和数量以及收益均出现下降。
本周记者查询融360数据发现,10月份银行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含封闭式、定开式)平均收益率为4.02%,环比下跌0.02%,同比下降0.47%。融360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自2018年3月以来连续20个月下跌,并且创2016年12月以来的最低收益水平,即创近3年来的新低。
记者 梁展宏
市场行情整体下跌行情下,城商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领跑
记者通过整理融360大数据最新监测数据了解到,在过去的10月份,城商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6%,股份制银行平均收益率为4.11%,农商行平均收益率为4.11%,国有银行平均收益率为3.68%,外资银行平均收益率为3.59%。不难看出,与早前本报记者报道过的情况相似,城商行依旧以较明显的优势继续领跑,反观主流国有银行的整体收益表现则与目前理财市场大环境一样,继续逐月下跌。
其中,10月份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35%,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18%,非结构性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一直高于结构性产品。从过去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来看,平均水平不及非结构性理财,所以目前市场一般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不太待见,不少人宁愿选择安全系数更高,收益更为确定的国债。
对此,早前兴业银行中山分行分析指出,今年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货币市场环境宽松,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下跌;另一方面,根据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对非标准化债券资产提出了严格的投资要求,包括进行严格的期限匹配,对非标资产余额也提出了具体规定,未来非标投资受限,银行去存量的过程中,也会导致理财产品的进一步下降。
该行理财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滑,现在客户基本也对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的理财收益持看跌态度。正因如此,随着年底逼近,该行的客户理财基本采取宜早不宜迟的态度,务求尽可能锁定收益。
记者观察“秒杀款”高息存款产品在打擦边球?
虽然实体银行理财收益实在不给力,但是记者近期从支付宝、度小满理财、京东金融等APP上却发现,不少城商行在这些平台上推出了年化利率较线下高出不少的存款类理财产品。而且,这类产品是银行与互联网渠道合作推出的产品,专供互联网渠道客户。从销售速度来看,这类存款产品从推出到售罄,往往只需要不到半小时。譬如,廊坊银行近期推出了一款182天、年化收益率达4.5%的存款;营口沿海银行的产品,360天期限的收益率达5%,270天期限的收益率达4.85%。除了收益相对较高外,保本、50万以内的存款保险保障等条款,是这类产品最大的卖点。
从收益率、流动性等方面看,这类存款产品“秒杀”了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那么,为何普通储蓄存款收益率会较同类产品要高?记者咨询廊坊银行了解到,其实这本来是该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考虑到客户的流动性需求拆分成短期的产品进行销售,收益率上仍享受5年定存的较高收益。此外,这些产品几乎没有门槛,多数50元起购,个别产品还能随存随取,允许投资人随时提前取出,并对提前取出做出了各不相同的计息规则。
对此,有本地银行业人士向记者私下表示,通过拆分大额存单、长期定存高息揽储,其实近几年在一些中小银行中并不鲜见,属于在政策监管合规性层面上“打擦边球”。而城商行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向个人投资者推广销售,反映出个别银行资本和负债端的压力较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产品的底层资产毕竟是从银行长期存款拆分而来,原则上其潜在风险相对可控。而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来说,由于目前监管的高压线以及舆论压力的存在,前者一般不会有这类产品发售。
新闻推荐
CBSA中国斯诺克青少年系列赛中山三乡公开赛开赛 57名台球好手赛场争雄
11月21日,CBSA中国斯诺克青少年系列赛中山三乡公开赛开幕。本报记者黎旭升摄本报讯(记者徐世球通讯员袁旺)11月21日下午...